饰琳琅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54.春暖
    54.春暖

    做胸针的银匠没有在他的作品上留下任何款记,像同时代的万千同行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余两张coolie的脸,继续在漫漫尘世中憧憬幸福。

    这个十九世纪的胸针是从一个英国人那里买的,飘洋过海地自大洋彼岸运到我手中,胸针的出身却还是令我困惑许久。

    从题材上看,描绘的是两个中国人,但并非中国首饰上常用的文人仕女肖像,着短装戴笠帽,一人坐在土坡上一人肩挑二水桶,是一副劳动人民的模样。这种戴笠帽的中国人形象在英语中叫“coolie”,即“苦力”的音译,其造型常出现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的西洋艺术品上,制造者模仿中国的东方情调,却刻意丑化华人,描绘的coolie往往颧骨高耸、瘦骨嶙峋,一脸苦相,配套的道具还多半是黄包车,以强调coolie的身份。这胸针为圆形像章状,背后仇针外还有一挂环,以使胸针承担另一用途——吊坠,另外背面平整光洁,正面纹饰是在银板上镂空錾刻而成,都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胸针的特点。当时中国的类似银饰一般是对银片锤錾加镌镂,胎较薄,背部会随纹饰凹凸不平。所以,我起初认为这是一个完全由英国制造的饰物,用英国首饰的形制,题材则选用英国人印象或臆想中的华人形象。

    但小天不同意这个观点。她觉得胸针纹饰錾工很美,花叶设计有明显中国特色,在同时代英国首饰中极少见到如此工艺,因此很可能还是出自中国的外销饰品。此说也有道理,这种盛开的花卉造型和花叶翻卷柔顺流畅的线条都很有中国老银纹饰的感觉。于是我猜这胸针大概是由一位英国设计师提供图案创意和形制规范,然后交给中国银匠制作完成的,所以兼有两国首饰特征,且另有一种两种文化碰撞之下产生的独特神韵。后来一位古董专家告诉我,这样的图案在清晚期通过广州外销的各类工艺品中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外国制样定制的象牙名片盒、香扇、广彩瓷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多描绘市井风俗,有点类似日本的浮世绘。那么,这个胸针的外销首饰身份基本可以确定了。

    此胸针与其余coolie题材首饰的不同点在于,他主翼现的似乎并不是coolie的奴相。右边坐着的人在花树下歇息,表情姿势是安闲的,嘴边甚至还带着微笑,而左边的人则挑水独立,目眺前方,有默然沉思状。他们是劳作的人,但不会让人感觉到卑贱。看着繁花下的他们,我想起了那著名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句脍炙人口,但未必人人都读过全文。在此谨录如下: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