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48.再见,萤火虫(1)(2/2)
    这是《诗经?豳风》里的景象。一位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替他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多美的回家路啊!

    萤虽虫,但古时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多得数不到头: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燿、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玲珑感、飘逸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于去形容他物。

    那光,有说青色,有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都像,又都不是。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有点冷幽,又觉它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的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它静静的、微微的,很聪慧、很羞涩,像什么人的目光。

    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和描述,虽然换来的是沮丧。

    插点趣事,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荧光灯,尤其它不停地眨眼——启动的时候,我以为里面住着萤火虫。这是受了“囊萤夜读”的蛊惑,以为它能被盛在容器里照明。另外,我30岁之前,一直把“荧光灯”写成“萤光灯”。

    当下娱乐界有句话叫“闪亮登场”,不知为何,一听该词我就想起萤火虫,用在它身上太贴切了。

    农历七月,流萤最盛。清嘉庆年间的四川《三台县志》这样描述:“是月也,金风至,白露降,萤火见,寒蝉鸣,枣梨熟,禾尽登场。”巧得很,俗称“七月半,鬼乱窜”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正值七月十五。民俗家推测说,鬼节定于此时,大概和田野里流萤闪烁让人联想到鬼魂有关。

    其实,这联想真的很美。相传七月初一,阴曹地府开鬼门关,鬼魂们可到人间散散心,也就是休探亲假。而人间七月,瓜果稻粟都收了,酷暑已过,也该置衣了,从物资到节气,都是孝敬先人的好时候。

    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少时读《聊斋》,我就觉得鬼魂很美,一点儿不可怕。成年后,尤其父亲去世,我更是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

    我爱鬼魂,爱一切关于鬼魂的传说。

    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编造。我想,现代人真蠢,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消费,不问虚实,且擅长诗意消费。面对流萤这种影影绰绰之美,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