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
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这个凿水成城的秦始皇也不喜欢金陵,改叫秣陵,“秣”是喂马的草料,他只想把南京城化作牧马群嘶野草中的荒蛮之地。然而,在这个“欸乃”一声山水就能绿的江南从来都不可能成为一个马料场,它有它自己满腔的诗情与画意,当秦始皇以为他凿一水而泄了一座城的王气的时候,南京城却顺水流出了自己的诗情画意。
又过了400多个年头,秣陵被三国的孙权改称“建业”,建业就是建功立业的意思。这个“曾将一剑定全吴”的孙权,他为这座城改了一个名,也为南京作为都城的正戏掀起了开端,而一开始这南京的历史舞台就因他而铿锵激昂。
他的气概被曹操赞为“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的勇气落于一封写给曹操的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意思是:“江南的春雨已经开始下了,您还是赶快退回到北方去吧!阁下不死,我不得安宁啊!”这短短16个字,就已然让曹操不堪担待,嗒然退兵。
而这之后,孙权重用吕蒙,夺取荆州,袭杀关羽;重用陆逊,大败刘备庞大蜀军。曹操、刘备,他们一生最惨重的失败,竟都是这个论辈分当属晚辈的孙权赐予。
《三国演义》中,赵咨慨叹孙权:“吴侯乃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指曹丕),是其略也!”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亦是慨叹:“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足之业。”
而孙权曾射死一虎的豪情被苏东坡打猎时想起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他的风流被辛弃疾到京口北固亭时怀想成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他的壮志被辛弃疾再畅想成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所以,当这孙权带着他的豪情与壮志在南京开始“建业”的时候,他也为这座城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开端。在这个开端里,我们见着了南京城那倚剑登高台的英雄气魄,即便后来南京再是堕落进了花间,依然还能带着一些“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的剑器,演出一场又一场悲壮的剧目。
正是这样的花间藏剑里,这座城才能在杯光花影间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荣辱和苦难,才能沉甸如文天祥国亡时在北上的途中羁留南京的啼血之叹:“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伴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也才能让小女子柳如是也有那浩然的正气面对退缩的丈夫而能跃身入池为国殉节,虽然未遂,亦是妩媚侠骨铮铮如铁。她为这座城留下了“梦中本是伤心路”的愁肠,也为这座城留下了“我欲乘此云中鹄,与尔笑傲观五湖”的心志和“我闻起舞更叹息,江湖之色皆奔驰”的叹喟。
所以,即使刀剑落成了花,也落成的是梅花,不是桃花亦不是杏花,是在严寒中悲壮地开着的梅,有人说,南京变成了女子,而我却想它变成的是卿卿君子,所以,才能有只对君子倾诉的《梅花三弄》流转千百年,也才能有这样的谐奏从李白的诗里吟出——“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所以从孙权开始,南京一笛横风,稳转船头,系楫大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