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1)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塞上曲》《龙朔操》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
倘若黄昏是一道寂寞的关
西门关向晚霞的
匆匆的鞍上客啊,为何
不见进关来,只见出关去?
而一出关去就中了埋伏
晚霞一翻全变了黑旗
再回头,西门已闭
——几度想问问堞上的边卒
只见蝙蝠在上下扑打着
噢,一座空城
——余光中《黄昏》
那年,王昭君怀抱琵琶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从此之后的60年里,那边疆之上“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那些戌边的将士不用再在一曲《关山月》里悲伤,所有出塞的凄凉只由这一个小女子承担。
她的勇气,让人惊叹。
她的悲伤,让人感慨。
所以成了曲,亦成了诗。
这两首《龙朔操》和《塞上曲》,讲的都是这个19岁的小女子一路行去,风雨兼程里不再回头的担待。
想当年,皇帝欲赏赐给匈奴王五位女子,而当求行的王昭君以落雁之貌站在长安的大殿之上,那《后汉书》里写下这段花光夺目的文字:“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短短的文字述说了她举座皆惊的容颜,让那皇帝“惊恨不及”,亦让那匈奴王欢欣而感恩,而愿意为这样的女子,收剑成草,休战生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