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2)
而后将其释放。
然而,豫让又漆身如癞疮,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竟不识。路上见其友,其友识之,泣而劝其不如先取信于赵襄子再伺机杀之:“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豫让慨然而答:“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真是一名为义而杀人的志士。他杀人不为了仇恨,而是要让义薄云天。
真可谓一首李咸用的《猛虎行》:“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怯敌辱其班,虚言负其恩。爪牙欺白刃,果敢无前阵。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而后,豫让埋伏在桥,赵襄子至桥时,马惊,刺杀再败。
赵襄子问他之前不也替“范、中行氏”做事,而“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意思是那范、中行氏把我当成一般人对待,那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而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赵襄子一听也喟然叹息而泣说:“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然后,痛下杀令。
豫让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赵襄子以知遇之义成全其追月大义,让人拿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说:“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