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正明知未晓,暗泉甚远只闻声(2)
几天后,父亲和我们一起聊天时,提及对《二泉映月》这一曲子的分析,大意为:《二泉映月》是以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的风景为题材的。那里有一著名的泉水,称为“天下第二泉”,此处周围风景秀丽,是阿炳在双目失明之前常去游玩的地方,在他双目失明之后,只可用音乐形象来回忆、描绘他昔日目睹的《二泉》的美丽风景,结合他当时的实际感受却是周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在婉转优美的曲调中时时流露出苍凉伤感的情调。
后来一起同去的祝世匡先生也谈起这个经过:
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亭上拉。”……
想必在街上阿炳是拉给众生听的,唯有在惠山泉亭他才是拉给自己听。用一曲,为众生做锦衾,为自己做草鞋,好让自己与众生一起在暗无天日的时候踏上《二泉映月》下的锦绣前程。
而当阿炳最后再在众人面前拉起《二泉映月》的时候,人间已是惊涛骇浪的大乱之后渐渐静如泉,那泉里的月下山河正静。
阿炳亦是知道,是月落西天的时候了吧?
所以,夏天才录完这曲,秋天他就去世了。
想要从他那里抢救的音乐都来不及救回来,成了人间的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