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林(2)
我们愈往里去,只觉得绿的色彩愈重,泥土的气息愈浓,遍地的野趣也愈迷人了。人们可以从清脆的鸟声里听出画眉、白鹤、原鸡这些山野的精灵们对森林的热爱;从错什的蹄印里看出鹿、豹、山猿、黄狼、马猴、野鸡,以至蟒蛇,这些丛林的壮士们依恋故土的深情。待我们到达森林的中心,越过淙淙的流泉,树丛尖端的奇景便展现在我们的头顶。在那万木之巅,各种吊兰如盆景低垂,碎骨补似繁花四散,奇花异草在树尖儿争妍斗丽,组成了一个奇异的空中大花园。啊!高山盈盈,林木青青,异卉缤纷,我们竟可以从这儿追思到古森林那千姿百态的风光,使我们的美感向着智慧的高度上升。
终于,我从力和美之中看到了希望。它们并不平庸,而毫不温驯,虽貌似粗鲁、莽撞,但却充满活力。野性难道不就是一种敢于拚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吗!在这儿,随处都可以找到这可贵品质的特征。瞧,所有的树木都坚信自己有立于众树之林的能力,它们从来也没有片刻放弃对光和热执著的追求。那先锋树种乘风飞来,落地生根。不论岁月多么漫长,它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便可以世代更新,绵绵不绝。
野性的林让我们获得了力的启示,美的意念,希望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虽然奔走竟日,却只感到清新的欢乐而毫无倦意。
作品赏析
本文描写和赞颂了“林”的“野性”。文章开篇,就以充满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亚热带原始森林的壮丽画面。茫茫林海,是那样洋溢着“粗犷”的“情调”,充满着“朦胧的神秘”的色彩,作者对“野性林”的这种“素描和写生”,为全文礼赞林的“野性之美”定下了昂扬的基调。文章从“力”和“美”两个方面阐发了“林”的“野性”的特征,“力”和“美”是“野性”的两个重要特征,而“力”则是它的基本属性,从那“勃勃生机”的“野性”中,作者感悟并挖掘出“山林”的充满活力的“心跳”,这种美是纯真、朴素的,是浑厚、、色彩斑斓的。所以,作者对“美”的描写,着眼于“富于原始”的“健美”,着力展现它的“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林”的“野性”美,体现了它的“浑厚、而斑斓”。展现了“林”的魅力所在,文章对山林的“力”和“美”的描写过程中,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笔法,阅读时应仔细领会。作者善于观察,精于体味,他从这片森林之中提炼出蓬勃坚韧的“野性”主题,可谓感受深刻,慧眼独具。本文写景很有特点,作者把景和情融为一体,用饱含的语言描写景物,给森林带上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野性”的活力。写景采用多种手法,比如这几句:“绿楠干细似杖,乌臼蕨径粗如椽,黄桐高可擎天。铺地蜈蚣低与脚齐,高山蒲葵叶大如伞,五列木青红相间,鸡藤果花纹五色,猕猴桃有方有圆,难道这还不够斑斓奇丽?”连串的比喻、夸张,绘形摹色,真是形神兼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