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作者简介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出生,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罕和“红帆船”。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著有诗集《太阳城郧》、《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等。
作品赏析
北岛的《回答》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这首诗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人们一般把它解读为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告书”,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的确,北岛是带着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强烈的否定倾向进入诗坛的,集中地表现了一代人所特有的悲愤和沉思,对一代青年在丑恶与虚假中受到的损害和欺骗的现实,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他深深理解和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青年心灵的创伤,因而他的诗中留下了青年的苦闷、徘徊、激愤、反抗,以及思考与追求的心灵图画,留下了“一代人正在走过”的历史,留下了青年蹒跚而坚实的足迹,这就是北岛诗歌的主要内容。而《回答》,作伪岛最初创作的作品,自然十分强烈地对那个变异的社会以冷劲决绝的批判、否定和反抗。
诗以警句开篇,如异峰突起,为全诗定下了悲愤的基调:“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者凭其卑鄙横行无道,高尚者却因其高尚走入了坟墓,有力的讽刺了那个道德观念扭曲、价值观念颠倒、社会荒谬、现实黑暗的时代。诗人进而发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社会的极度变异引起了许多令人难以相信的怪异现象,“冰川纪过去了”的“冰凌”、死海里的“千帆相竞”,终究留下的是难以愈合的伤痕,给人一种悲切的痛感。正是因为伤口带来的疼痛感使得诗人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了“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世界的声音背后,从历史和未来之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有力讽刺了那个道德观念扭曲、价值观念颠倒的荒唐现实。
本诗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首先来自深刻的理性思辨。“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愤怒的呐喊,如冬日惊雷响彻天宇,如空间足音经久不息。四个“我不相信”组成的排比句,语意坚定,大气磅礴,显示了叛逆者毫不妥协的意志。这种怀疑,不是虚无主义,这种否定也非“否定一切”,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完全相信的基础上,对荒谬客体的彻底否定,是在对病态的社会现实完全绝望后,对生活的重新选择。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一个“为了”,说明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的。他是命定的宣读者。他对世界的宣言不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了所有“被判决了的声音”,隐隐地透露出了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那些象征性的形象又带有明确的意义指向。尽管这象征的形象相对直白。但是并没有影响诗歌的感性特征。冰凌”、“死海”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艰难。诗中那新颖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的巧妙组结,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特点,诗歌的思想倾向也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的特征。这首诗同样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推荐篇章
《红帆船》、《枫树和七颗星星》、《迷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