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错误(2/2)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诗派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作品赏析

    《错误》写于1954年,在这首脍炙人口且广为人们所传诵的诗中,抒情主人公想象他的妻子或情人,在深深地思念他。诗的结构非常特别,是一种倒装的写法。诗的开头两句本来应该是结尾,即主人公从家门前走过而不入,于是思妇失望,那期盼已久的容颜才如莲花开落;那炽热的情才心灰意冷。但如果按正常结构把这两句放到最后,就一方面显得意念上过于灰冷,另一方面在诗的结构上显得平淡无奇。经过诗人一倒装,就使诗的意念和结构一下子变得新颖多了。

    在诗的开头,诗人说:“我打江南走过。”简单的“江南”二字,一下子就将人们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烟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的山水,当然还有深闺和那思念的人儿。然而,诗人心中的江南是消瘦的江南,留下的风景已经变幻了数旬,已经如莲花,在开开落落之间只剩下了一支干枯的荷梗。

    诗的中间一段写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等待,心中自然没有蓬蓬的柳絮飞腾之状,因而那颗寂寞的心,也就是一座孤寂的小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袒到恋人的足音,那小小的心灵如窗户紧闭。这样的季节该是春季吧,早春,一切都在焦急的等待中。东风滞留在遥远的地方,柳絮在柔柔的柳枝中沉沉地睡去,不管人间的等待和梦。在这样的季节里,在江南那小小的城市的阁楼中,妇人的心扉紧闭,如幽深的青石小巷,笼罩在氤氲的暮色中,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一切都静静的,连一个足音都没有。春天或许已经来了,那绿树和鲜花或许已经开着了。然而,没有心灵盼望的足音,春天等于没来,春色仍藏在深深的帷幕中。“你”的心扉如同那深深庭院的一扇窗扉,紧紧地关着一颗寂寞的心,含着深深的愁怨。南宋著名词人蒋捷的词道:“黄花深巷,红叶底窗,凄凉一片秋声。”但这首诗里说的不是黄花秋声,红叶低窗,是绿柳早春,青石深巷;不是清凉在心,是相思,是悠悠的哀愁和寂寞。

    这时,“我”的足音,清脆的马蹄声在江南的青石板路上达达而过。这“美丽的错误”更生动新颖地写出了思妇的怀人心情,写出了那心中的寂寞和盼望。然而,这“美丽的错误”使妇人陷入了更深的寂寞中。诗人只是一个过客。诗人走过,留给妇人一份落寞和怀念。

    末节两句,我“嗒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源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写“我”的最终感慨。标题 “错误”二字,实际上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以至歉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主人公 “打江南走过”留下一个美丽的错误。

    《错误》一诗中,诗人主要用了“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描写了一个江南女子倦守春闺,苦苦等候出远门的亲人,一颗心像江南小城一样寂寞,又像紧掩的春帷和窗扉那样紧锁。这时候,一个游子打江南小城走过……但“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达达”前行的马蹄声中,一个哀婉而有几分伤感的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一波三折,让诗增添了想象的空间,缠绵之情也不绝如缕。诗中以莲喻人,切合江南秀女的外貌和内心;利用矛盾修辞法来揭示人物内心,颇有独到的韵味,是一首极佳的闺怨词,也是中国诗歌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推荐篇章

    《天窗》、《雨丝》、《生命》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