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另一本经典著作是由“亚圣”孟子所作的《孟子》,他提倡“仁政”,主张君主以“仁政”治天下。认为士大夫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对后代文人的思想影响甚大。
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弟子有李斯、韩非。《荀子》同样是荀子门人辑纂的语录,其构思之缜密,结构之严整,条理之清晰,可称鸿篇巨制。
唐诗三百首
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必读理由
几百年家喻户晓的读本
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读者最多的唐诗选本
背景搜索
政治、经济的昌盛繁荣,国力的强盛,思想的活跃等等,都是促进诗歌发展繁荣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因而,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公元618-907年)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广为流传。
“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
唐诗正是从诗歌音律美的总结性创造,到中国古典诗歌体裁之集大成,以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流派等方方面面,使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颠峰时期。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诛,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干隆九年(1745)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干隆十六年(1752)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干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孙诛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崇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干隆二十八年春,孙诛与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着手编选《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一书是从众多的唐代诗歌中,精选出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极高的作品。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内容提要
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思维方式及其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