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洛丽塔》是一个展现变态的电影,曾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62年由库布里克执导,一个是1997年由林恩执导。两个版本,尤以库布里克的引起非议为多。为能平息社会舆论压力,库布里克做了许多折中选择,比如,拍摄地选在了英国,片中洛丽塔的年龄也略为提高等。虽然如此,非议还是存在。两版电影皆改编于俄国文学家纳博科夫1952年的同名小说。小说讲述一位继父与女儿之间不可告人的变态情恋。由于小说涉及到和恋童道德伦理问题,小说一出版,就引起巨大争议,它挑战了当今社会的伦理道理常纲。所以在法国遭到短期禁毁,在美国也到1958年才出版,在澳大利亚则直到1964年还被列为非法书籍。
比较而言,林恩版的《洛丽塔》更加忠实于原著,人物也更加。值得称道的是,杰里米?艾恩斯将亨伯特的病态的、疯狂的迷恋、阴郁的个性、压抑的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多米尼克?斯万也将洛丽塔的鬼精灵、小大人形象、天真和的融合发挥到极致。
《洛丽塔》,又译作《一树梨花压海棠》,典出苏东坡对张先(宋代词人)的调侃诗句。张先年已80岁,却娶了一个18岁女子为妾。苏东坡作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常用来形容老夫少妻,或者形容那些老年男子对少女的不正当。
影片没有更多地展现本身,更多的是描述亨伯特不正常和道德负疚感的矛盾和挣扎。在洛丽塔母亲意外死后,亨伯特表现出一时轻松,因为理所当然地可以担负起照顾洛丽塔的重任,另一方面对洛丽塔母亲的死又深怀内疚。还有在小汽车旅馆里,亨伯特终于与洛丽塔发生后,亨伯特一阵阵狂喜,让他久久压抑的对年轻女孩的情火得以缓解。然而深夜里,面对身旁的小自己28岁的继女,那种罪恶感让他痛苦不已。
面对亨伯特的慌张不安,洛丽塔的表现却是成熟的、大胆的,犹如一个少女诱惑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生,在面前,亨伯特的理智也变了形。当亨伯特问洛丽塔夏令营中对她有好感的小男孩是谁时,洛丽塔回答是故意挑逗式的,她对亨伯特对自己的迷恋常常带着厌恶和轻蔑,她从亨伯特的中又一次次获得病态不健康的快感。也正是洛丽塔的引诱才让亨伯特一次又一次地不能自拔。如果洛丽塔逃走不再出现,也许亨伯特还能生活下去,虽然他从没有放弃对洛丽塔的寻找。然后正是洛丽塔的来信,又一次将亨伯特推向万恶深渊之中,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没有逃离宿命的安排,圣诞之夜,洛丽塔难产而死,亨伯特也病逝于狱中。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