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场 病态畸恋/大明的异色(5)
全片很少正面展现培根与社会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与乔治之间的情爱关系,甚至没有连贯的情节,导演以独特的结构方式连接着一幅幅充满幻想的图画,观众往往首先就被直接而凌厉的影像所震撼。
培根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很多奇思妙想,他似乎成了乔治的精神导师,他在保持一个同性恋者身份的同时,还维系着一个社会名流的应有声誉。这份错误的爱,原本就始于一场不平等的交易,身为小偷的乔治如何能拒绝一个威严年长并掌握着自己生死的男人呢?错误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当培根精心装扮后去参加热闹的艺术沙龙时,乔治只能孤独地留在家里,沉浸在自己荒谬孤独的幻想中,影片弥漫着人内心深深的绝望,培根的画室对于乔治来说,从最初充满奇迹的宝藏逐渐变为关押心灵的牢笼。
影片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然而却好像故意浅尝辄止,对于表现乔治和培根同性之爱的镜头并不旨在于展现和,而是用狭窄的空间和局促的布景衬托两个人内心的压抑和孤独。
在对角色的塑造上,导演有意把培根塑造成一个拥有惊人天分的艺术家,但却不对培根的艺术生涯和画作做具体的展现,他把目光移到了培根私人生活和公众生活的交界之处。在这里,培根显现出他惊人控制力和脆弱感情交织的一面,这也许也是导演的意图之一: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写,但呈现出的景象使得所有人都不会认为他是一个普通人。
在对乔治的塑造上,导演更加凸现了人物内心和情感的复杂变化,乔治已经抽离出他作为一个社会符号的身份,所有能证明他存在的,都是他那无止境的冥想。在那里,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表现乔治或培根的幻觉时,画面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培根迷恋于死亡所带来的迷人色彩时,画面上呈现出一个宁静的车祸现场,一家三口,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被一种奇怪而僵硬的姿态固定着,镜头在他们的身体上游走着,鲜红的血液从身体四周向外蔓延。这种具有诡异美感的画面,影片中还有很多处,它拉近了观众与一个艺术家的距离,让观众始终被怪异的光影笼罩着。
影片的结局很苍凉,失去了所爱之人的培根已经变成了一个苍老的男人。乔治,就像他心底里一幅永远无法完成的画作,流淌着的颜色,在他的注视下渐渐地干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