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选摘(1)
[黎巴嫩]卡里·纪伯伦
卡里·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阿拉伯现代文学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的主要奠基者。他的作品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性和深刻的东方精神,不以情节取胜,重在抒发丰富情感。从20世纪20年代起,纪伯伦的创作重心由小说转向散文和散文诗,从用阿拉伯语写作变为用英语写作为主。《先知》是纪伯伦最深刻和最优美的作品,被公认为他的“顶峰之作”。这部抒情哲理性散文诗集,蕴涵丰富,风格独特,意境深邃,具有启发性。正是《先知》这部作品让纪伯伦享誉世界。
船 来 了
在当代的曙光下,被选与被爱的艾玛达法,在奥菲里斯城等待来接他返回自己出生之岛的船只,已经十二年了。
在第十二年,也就是“收割月"的第七日,他登上没有城墙的山岗,远眺大海;他看到他的航船正从雾霭中驶来。
他的心胸豁然开朗,喜悦奔腾直达海面。他闭起双眸,在灵魂的静默处
祈祷。
然而,当他走下山岗时,却有一阵悲哀袭来。他默想:
我如何能平静地离去,而不带丝毫哀伤?不,我无法不带着精神上的伤痛离开此城。
在此城中,我度过了多少个漫长而痛苦的日子,又经历了多少个漫长而孤寂的夜晚;谁能够毫无寄挂地摆脱他的痛苦和孤寂?
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撒满了我心灵的碎片,这里有许多充满朝气与希望的孩子赤足穿梭在山林间,我无法做到毫无负担与伤痛地从这些景物中悄然离去。
今天,我脱去的不是一件外衣,而是用自己的手撕下的一层皮。
我置诸身后的不是一种思绪,而是一颗用饥渴凝结起来的甘甜之心。
然而,我无法再滞留了。
召唤万物的大海在召唤我,我必须启程了。
因为,留下来只会使得在黑夜中依然燃烧发热的生命逐渐冷却,结晶成形。
假若能带走这一切,我该有多高兴。然而,我怎么能够?
唇齿赋予声音飞翔的翅膀,而声音却无法携唇齿同行,它只能独自翱翔于天际。
雁鸟必须离开窝巢,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现在,他已行至山下,再次面向大海,看见他的船已驶近港口,船头是来自故乡的水手。
于是他的心灵向他们呼唤道:
我先人的子孙们,你们这弄潮的健儿,你们曾多次在我梦中航行。
如今,在我苏醒之时,你们翩然而来,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我已整装待发,渴望的心早已扯满帆,等待着风起。
只想在这沉静的气氛中再吸一口气,再回首投下深情的一瞥。
然后我就加入到你们中,成为水手中的一员。
而你,浩渺的大海,不眠的母亲,你将是江河与溪流惟一的安宁与自由。这溪流只要再蜿蜒一回,在林中空地再低吟一曲,我就会投入你的怀抱,犹如一滴自由的水滴,融入无穷的大海。
他行走着,看到远处的男男女女离开了农田与果园,纷纷涌向城门。
他听到他们喊着自己的名字,并在田野间奔走相告他的船即将到达的消息。
他对自己说:
莫非离别之时也是相聚之日?
难道我的黄昏实际是我的黎明?
我能为那些放下耕田犁具、停下酿酒转轮的人们奉献什么?
是以心灵为树,采摘累累果实与他们分享?
还是将渴望化作涌泉,倾满他们的杯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