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逻辑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服务的逻辑(2)
    服务的逻辑(2)

    哦,又奇怪了,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黄龙,其入口到顶上有4公里,来回8公里的距离。一般要花2至3小时爬上去,何况高原旅游,容易头疼、胸闷。我使出全身力气爬了上去,到了顶上的五彩池,细雨变成大雪。周围没人,看了手表,正好5点半,立刻返回。回到车上,6点28分。

    果然,只有我看到了五彩池。其他游客好像很早就回到了车上,打扑克、聊天,吃东藏特色的青稞饼。几位游客还不停地抱怨我说:“你怎么这么晚啊?天都黑了,快坐下来,要开车去酒店了,饿死了!”

    哦,太奇怪了:“好不容易到了黄龙,你没看到五彩池,难道没有丝毫的遗憾吗?我是唯一看到的,又没有迟到,还以为你们问我五彩池长的什么样子呢?”

    很愧疚地坐下来,顿感疑惑:在这里,导游怎么这么不像导游,游客也不像游客呢?导游和游客都没有扮演该有的角色。我从未经历过如此不像旅游的旅游。

    导游明知道游客来不及到顶上,凭什么那样安排?第二天去九寨沟,第三天上午还空闲着,为什么不安排那时去黄龙呢?黄龙是所有景点中海拔最高的,把它安排在第三天还能避免游客们的高原反应呢。

    游客凭什么不批评导游?你们花2300元来干嘛呢?作为有知情权和发言权的公民,在那样极端不合理的情况下,不是该向导游咨询原因,要求解释,并给出应有的反馈意见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