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27】旧寒(2/2)

    记得舒婷写过《在故乡的山岗上》,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任暮春的风儿轻轻地吹

    你的眼神蕴藏着悲哀

    你的微笑流露着欣慰

    你呀,总在徘徊

    将去未去,欲归难归

    “将去未去,欲归难归”,多么贴切。寓居在江宁府的深宅大院里,尽管空气中已经出现了春的气息,报春的梅花也已经悄悄开放,出门看花,恐怕还会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在这光景中,往昔欢乐的时光就像旧胶片一样播放,一帧一帧都是静谧,都是隐约。

    此刻,已经四十多岁的李清照倍加想念故土,怀念亲人。父亲李格非、老师张耒等,一张张面孔都在他面前划过。她还记得十七岁那年的夏天,就在京城,父亲李格非、师父张耒和她一起游览凝祥池观赏黄荷,师父张耒作《读中兴颂碑》一诗,其中写道: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诗歌借用唐代安史之乱的故事,抒发了对时局的看法,认为北宋大有覆蹈唐朝天宝之乱的可能。当时李格非和其他朋友连连拍手,认为诗歌很有深度,引发了他们对时局一番审视。年纪尚小的李清照也不服输,就此题材也作出《浯溪中兴颂诗歌和张文潜》二首。其中这样写道: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尘土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荷花池畔,李清照同样引经据典,以天宝之乱为主题,借史讥讽现实,细说天宝之乱使唐玄宗统治五十年的功劳化为灰烬,奢华的帝都最终长满了野草,朝廷,兵戈声气,国家颓败……

    当时李清照只是年轻气盛,傲人的才气在师父面前展露了一下。但是他们都没想到,后来的变化正如当时所预料的一样,靖康之难,奇耻大辱。

    或许,人生真如梦。还好,她身边还有丈夫赵明诚相伴。春寒料峭,天气渐渐晴朗了。她不知道,还有更大的风浪在等着她。半生安定的她,躲不过宿命注定的飘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