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眼神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
    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

    在一套《红楼梦》烟画里,有一幅画的是傅秋芳,这是一个并未在前八十回书里正式出场的人物,估计曹雪芹会在八十回后写到她,也许在他撰成的一些文稿里已经正面写到了她,只是跟茜雪、小红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一样,被“借阅者迷失”了。

    傅秋芳是在第三十五回被郑重提及的,说是她哥哥傅试算贾政的门生,总想利用妹妹秋芳高攀豪门,常派人到贾府请安联络,那天就又派了两个嬷嬷来,并且还指名要见贾宝玉。本来贾宝玉是最厌见愚男蠢女的,却破例地允许两个婆子进怡红院来请安。曹雪芹交代:只因那宝玉闻得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传说才貌双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敬诚,故而爱屋及乌,容那两个傅家嬷嬷近前问好。书里交代,那傅秋芳已然二十三岁,比贾宝玉要大很多。脂砚斋指出,曹雪芹的文笔是“一树千枝,一泉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连第十三回只不过是出现了一次名字的卫若兰,也是八十回后有重头戏的角色,何况三十五回里对其身份有详尽交代的傅秋芳,肯定不会是一闪后绝不再现的赘物。晚清时的一些读者评家都估计到了这一点,题咏《红楼梦》人物时多有专为傅秋芳而赋的,几十年前的烟画里为她专设一幅,都不足奇;我在所撰写的探佚小说《妙玉之死》里就安排她正面出场,写她对落难的贾宝玉有所救助,这样写可能尚切合曹雪芹设置这一人物的初衷。

    傅家派到贾府请安的两个婆子,本是极次要的过场人物,但曹雪芹却让她们承担了极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她们二人离开怡红院后,一边走一边议论,将贾宝玉的性格加以再次皴染,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里是这样写的:这一个婆子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婆子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帖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确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据脂砚斋透露,曹雪芹实际已经大体完成了约十一回的《红楼梦》,最后一回是“情榜”,每个上榜的人物都有一个“考语”,宝玉的“考语”是“情不情”。第一个“情”字是动词,意思是他这人能将自己的感情赋予那些甚至是无情的事物,有着一种博大的泛爱情怀。傅家两个婆子的这段对话不仅是对宝玉“情不情”的又一证词,而且也生动地揭示了宝玉那种追求无功利的诗意生存的执拗劲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