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不完整
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哭着对我说:“我每天都和自己赛跑,好累。”我当时不解,只是随口说:“那你就别跑了,等等自己。”多年以后,才明白,原来跑不跑由不得自己。
痛苦总在比较中滋生:和同事比较,和朋友比较,和邻居比较,和爱人比较,甚至是大街上长得漂亮的,穿得体面的,都被我们强行拉上了比较的轨道。我们拼了命地跑,不看路,也没有终点。只为了能跟上比较的不断翻新,成河。
hbo在重放电影《2012》,我调好频道时,剧中人已经踏上了诺亚方舟,蓬勃的朝阳洒在船顶上,远处,惊涛骇浪。有个问题再次冲进我的脑海: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我将会怎样?
突然之间,所有的悲伤,欢喜,梦想和荣誉都烟消云散,我只想紧紧地和家人拥抱在一起。“珍惜生活”这四个字,不是祝酒词,而是造化。能懂得的人,才会被生活珍惜。
立冬,季节流转。我读禅,写下了人生的“新三种境界”:其一,花赏半开,酒饮微熏。其二,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其三,沐浴掸尘,放下我执!解释出来便是:不追求完美,不三心二意,不执著欲念。能懂的人,为知己。
再无所畏惧的人,也会害怕失败。只是,他们会在失败里找到光亮。“当你面对挫败,你要明白,那些好的经验和坏的经验,正是构成我们作为人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不要试图抹去。”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都会感谢那些让我生命逐渐充实起来的点滴痛楚,是他们让我坚强。
人为什么来到世间?只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可以带着更美一点儿,更崇高一点儿的灵魂死去。
于是,稻盛和夫提出了人要“精进”地活着: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保持谦虚绝不骄傲;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与烦恼完全不同;以知足感恩的心活在人间,最重要的是,秉承着宁可他人比自己好的利他之心而活。这样,我们才可以竭尽全力,真挚而认真的活着。
生活就像爬山,脚抬得越高,手放得越低。爬得越高,行囊越少。不断攀登的过程也是失去的过程,第一次失去了哭,第二次失去了笑,第三次在失去时体会得到。
当我们学着面对失去,才看到了成长。王刚老师说:人要不断地维持一种平和,平衡的心态。李宇春说:所有演员的最终命运,就是不红了。“一颗平常心”的解释有很多,我理解的是“一颗平静常温的心灵”。平静容易,保持常温,很难。学会冷暖交替,学会和周围的温度平衡,学会把自己的塞子盖紧,常温的心就像常温的爱情,智慧就在分寸间。
范曾说:不要太苛求深爱的人,因为这是爱的属性——不太完整。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充满了不完整?我们的五官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没有人绝对地吻合黄金分割,没有人拥有希腊传说里美神的轮廓,哪怕最先进的整容技术,也无法造就一个符合全人类审美观的容貌。
而我们每个人却都那么喜欢自己。没有人因为自己和维纳斯有距离,就把自己毁灭掉。人们依旧为自己添置新衣,描眉画眼,弹琴跳舞。人们依旧为自己的爱情歌唱,为自己的生活打拼。所以,对于身外太多附加,不完整也是恒久的属性。就像d?弗罗姆说过的:人们感到对自己的爱人已经一览无余,实际上却几乎毫无所知。所有生活的不完整,只是为了让我们看到希望,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
不再追求完美,是我们给自己的生活松绑的开始,因为苛求自己,哪怕以爱的名义,仍是不道德的。有些时候,我在录制节目之后,总会因为一些话说得不够到位,而自责到无法入睡,翻来覆去的只有各种假设:“如果我这样说就好了……”。更多的时候,当新的一天到来,节目的播出像流水一般逝去,竟然没有留下一点儿痕迹,而我又要开始为下一站努力……那无数的不眠之夜呢?除了熬红的双眼,一切都未曾改变。这个世间不曾有完美的东西,至少,它从来都不是活着的生命,该有的属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