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25】传奇
    【25】传奇

    我停留在西宁,这个西北高原小城短暂的春天。白天搭乘当地的交通车四处行走,夜里回到军区招待所昏黄的灯下翻阅蒙古僧人阿旺伦珠达吉的《六世喇嘛秘传》。

    仓央嘉措在青海留下的足迹,见于史料的不多。然而我总有种强烈的第六感,觉得在这片土地上,他一定留下来了一些什么,它会在某一个时刻呈现,指引我找到那个谜底。

    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我恳求道:“您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

    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

    《六世喇嘛秘传》作者阿旺伦珠达吉自称是随侍在隐迹的仓央嘉措身边多年的入室弟子,蒙古阿拉善地区颇有声望的活佛,阿拉善贵族之后。据说为第巴桑结嘉措转世灵童,两岁即与仓央嘉措相遇,彼此有极深的渊源。其世系至今在阿拉善已传续六世。书中事件,大多以仓央嘉措第一人称讲述,诸多情节与汉藏蒙多地史迹、民间传说相互印证。但历来研究者对《秘传》均不予以重视,在如此鲜活的证据面前,齐刷刷地沉默,假装视而不见,在并无其他史料可解开仓央嘉措生死之谜的情况下,这种一致的忽略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然而,也因为《秘传》的讲述过于神奇,真伪难辨,因而,仓央嘉措的生死之谜,并未因《秘传》的出现而解开,反倒因此更加扑朔迷离。《秘传》本身和讲述者的真伪,如同在迷宫之中制造迷宫,试图依托此迷宫走出彼迷宫,如何能够?

    其实,仓央嘉措终结在青海湖畔的行踪,是死亡,还是遁去,或者如同《秘传》所讲述,是因为康熙降旨责怪使者,仓央嘉措被使者苦求,于风雪夜中远走他乡,都并无不同。无论是哪一种情形,总之,他二十五岁之前的人生,是在此画上句号了。而无论他的肉身是否消亡,在此之后都是再生。灵魂不灭,无论他此后是活在哪一具躯体中,有着怎样的皮相,哪怕只是寄身于山石草木、风露,无论他留下的只是早年的情歌,还是《秘传》中泽被众生的善行,都不过只有形式的不同。如果他的肉身死在了二十五岁,那么他也永远活在了二十五岁。如果他的肉身并没有在青海湖死去,那也并不意味着《秘传》所讲述的仓央嘉措就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