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外二篇 关于意大利(3)
旅行者是一群讨厌的人,为什么要不满足于自身的生活,偏偏要不远万里到另一个和自己无关的国度来旁观别人的生活呢?那一切和自己有关吗?
也许我们要的,只是掌握一些说话的权利而已。
我坐在上海或者北京,云南或者米兰街心花园的一条长凳上的感觉有不同吗?是相同的吗?
看起来如此不同,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区别,我一样地看着风景发呆而已。
不同之处在于那些字眼,不同的地名被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那些在经过文化洗礼的人眼里看来所会引起的不同意义。
文字是有催眠力的。
在文字的粉饰下,一道菜,一首歌,一家酒吧,一个人,一块玻璃窗都可以变得举世无双,千古留香。
所以,传奇要靠文字来流传下去。
庆幸的是,我和文字始终在一起,不离不弃。
4.威尼斯让我目眩神迷
在米兰街头小坐,一直在看手机上的北京时间。
北京和这边相差六个小时吧,我在想北京的朋友们大概还泡在哪家酒吧里呢。
我的手机用的是神州行卡,神州行用户一出国就歇菜了,手机只剩下看北京时间的功能。
什么时候能像全球通用户那样到哪儿都能收发信息该多好。
我另外找了一条街,慢慢地踱向米兰火车站的方向。天色依然阴沉,我要去威尼斯,去晒晒那里的阳光。
告别米兰多拱门的古老车站,停靠在车站的涂鸦火车很快奔驰在通往威尼斯的路上了。
这时候,车窗外接近中午的阳光开始灿烂,白云朵朵祥和一片,远处红屋顶的一栋栋小房子,在如魔障一般的树丛中时隐时现。
又行进了两三小时,慢慢地,视野里出现了海,无穷无尽的海。船与车,海与人,大的港口,列车在两边都是海的路上行进。茫茫无际,偶有小岛浮现,像海市蜃楼,然后城市突然在水上出现,《圣塔路其亚》的音乐响起,是那首熟悉的曲子,圣塔路其亚车站到了。长而陡的大理石台阶在向我召唤,巴洛克式的浪漫比浪漫更浪漫。
一个意大利人送我一束紫罗兰,还有一筒冰激凌。一个不修边幅的美国大学生邀我与他同住在车站附近一家旅馆里,他说他会陪我去参观莫辛尼哥皇宫。一个不知哪国的游客擦肩而过时趁机捏我的。
我被美景所催眠,顾不上其他,我开始发呆,在人群之中,在海水之上。
从威尼斯车站出来,坐82专线轮,3号线,去圣马可广场,去看大教堂,去喂广场的鸽群,不,我不喂。多少威尼斯的图像中,都出现过那些纷乱的场景。
我在一家小店中吃了一块粉嫩美味的三明治,我不知道那是夹的什么肉,真的如的琼肌,一口下去便已化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