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九十六级台阶(2)
隔了两天,又收到许广平抱怨的书信,鲁迅便又继续地数自己的台阶数:“我在这里,不便则有之,身体却好。此地无人力车,只好坐船或步行,现在已经练得走扶梯百余级,毫不费力了。眠食也都好,每晚吃金鸡纳霜一粒,别的药一概未吃。”
之所以有时间去校外闲逛,还有一个原因。刚入厦门大学时,林语堂找到鲁迅说,希望他能多教一些课。鲁迅和林语堂商议之后,决定上六个小时的课,分为三个科目。在刚刚到厦门大学时,鲁迅的信里已经写到了此点:“我的功课,大约每周当有六小时,因为玉堂希望我多讲,情不可却。其中两点是小说史,无须预备;两点是专书研究,须预备;两点是中国文学史,须编讲义。看看这里旧存的讲义,则我随便讲讲就很够了,但我还想认真一点,编成一本较好的文学史。”这是9月14日中午时的信,然而到了开学前后,学生报名完毕了,鲁迅才发现,他预备的三个科目中,关于专书研究这个科目却无一人选修。现在想来几近不可思议,鼎鼎大名的鲁迅先生的课,竟然还会出现零学生的尴尬的局面,实在是有些野史了。然而事实正是如此。看《两地书》便知:“教课也不算忙,我只六时,开学之结果,专书研究二小时无人选,只剩了文学史、小说史各二小时了。其中只有文学史须编讲义,大约每星期四五千字即可。”这便是22日下午的短信中的内容。
这封信里还说到十天后住所要搬家的事情。那么,照理,鲁迅应该是搬到博学楼的。而顾颉刚等人则要搬到兼爱楼上的,终于可以分开了。之所以鲁迅要搬到博学楼上,并不是因为鲁迅比顾颉刚博学,而是因为单身。在厦门大学的教员宿舍分类上,有老婆的就住在兼爱楼上,大约房间大一些,有做饭的地方。而没有老婆的单身教员则要住在博学楼上。
鲁迅的信自然是随手写下的,并无话外的别音,然而,这样的字眼到了许广平那里,自然会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和反应。有老婆的就住得好一些,没有老婆(鲁迅先生的夫人朱安女士是个特例)的鲁迅先生却只能博学着而寒居,这着实让人担心,不如,就不如了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