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一场地跨欧亚的文化盛宴的背后……
“俄罗斯年”中俄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无论对中国人民,还是俄罗斯人民来说,都是一次品尝回忆、展望未来的难得的契机。从阳春3月到8月,再到白雪皑皑的冬日,华夏大地会到处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文化气息。在中俄元首的共同倡议下,两国首次互办“国家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文化节,犹如一只妙手,将一幅完整、瑰丽的俄罗斯艺术画卷徐徐展开。一场场魅力独特、气势恢弘的文化盛宴,再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俄罗斯,让中国观众再一次领略了友好邻邦深厚的艺术底蕴。
第一章 追根溯源——原始的俄罗斯文化
大约6世纪,第聂伯河的右岸,波利安人的一个氏族首领基伊和他的两个兄弟建起一个城堡,他们把它叫做基辅,从此,这个氏族开始统治波利安人的部落,这便形成了东斯拉夫人群体的雏形。他们像野兽般出没于森林,吃各种不洁的食物,流浪于荒无人迹、未经开发之地。无边的森林,深陷的沼泽,还有摆脱孤独的渴望,被遗弃的恐惧,对自然现象的不解,促成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多神教。但是野蛮终会被文明同化,直到瓦里亚基人出现,早期的俄罗斯国家便由此形成,俄罗斯的文化自救之路也由此延伸……
1. 流浪的结束——兄弟共建的城堡之家/8
2. 多神教,祖先崇拜,民间艺术……/14
第二章 摇撼罗斯的拜占庭文化
一个后起的野蛮壮汉,一个继承了古典文明的谦谦绅士;一个是相对落后的野蛮之邦罗斯,一个是当时文明中心的国家拜占庭,较量就在两者之间进行。较量之后,基督教成了罗斯的国教,威严的拜占庭皇帝也被美丽狡黠的基辅女大公奥利加狠狠愚弄了一把,皇帝与美女的故事会怎样结束呢?
1. 罗斯,基督教正带着神圣的光辉渐渐走进/18
2. 逐渐被拜占庭文化浸润的罗斯人/22
3. 从口头创作到书面文字/35
第三章 蒙古之风席卷之后
历史的序幕被蒙古人的铁蹄掀起,漫天的尘埃,老幼的哭喊,白骨遍野,昔日繁荣壮观、人烟稠密的基辅,竟成了一片废墟!是必然的衰落,还是野蛮的征讨?是蒙古的胜利,还是人类文明的永久遗憾?当铁蹄踏过,一切归于平静之后,那些远望的目光里或许会有答案……
1. 野蛮的征讨,还是文明的侵入/42
2. 劫难之后,他们还要继续流浪/48
3. 铁蹄尘烟下的罗斯文化/53
4. 教堂建筑艺术的衍生——宗教绘画与音乐/63
第四章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蜕变之路
17世纪初的俄国,天灾不断,内忧外患频起。无后的费多尔一命呜呼,留里克王国也就此终结。此后是混乱还是融合?是前进还是后退?历经百年之后,俄罗斯文化的道路到底会指向何处?
无论何时,男人与女人的战场总会硝烟弥漫,此时的俄国,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情况。16世纪的《治家格言》中教男人如何惩罚妻子:如有小错,就用鞭子抽几下;如果很不听话,就扒掉衣服狠揍!这样的“战争”中,孰胜孰败并不重要,人类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矛盾斗争中繁衍生息着……
1. 混乱中转折的历史百年/68
2. 彼得一世剪掉了“上帝赐予的饰物”/76
3. 改革兴盛的彼得时代/79
第五章 日渐成形的俄罗斯民族文化
18世纪中期,在俄罗斯文化之父罗蒙诺索夫的猾活动下,提出了“俄罗斯文化必须具有民族特征”的口号,促进了俄罗斯民族的觉醒和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这既是一种自救,也是民族文化日益形成的最直接体现。讽刺与感伤的文学情绪、日益的舞台艺术形象,都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更少不了凝固与流动相结合的建筑与绘画艺术。
1. 俄国文化的情节/92
2. 凝固,流动,皆是艺术/98
3. 科学、技术、教育、婚俗……/106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