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外集拾遗-鲁迅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哈谟生的几句话〔1〕(2/2)
    三月三日,于上海。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十四日《朝花》周刊第十一期。

    哈谟生(k.hamsun,1859—1952) 又译哈姆生,挪威小说家。曾当过水手和木工。著有长篇小说《饥饿》、《老爷》等。

    〔2〕 《朝花》 文艺刊物,鲁迅、柔石合编。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六日创刊于上海,初为周刊,共出二十期。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改出旬刊。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出至第十二期停刊。周刊第六期登有梅川译的哈姆生短篇小说《生命之呼声》。

    〔3〕 《国际文化》 日本杂志,大河内信威编辑,一九二八年创刊,东京国际文化研究所出版。该刊一九二九年一月号《世界左翼文化战线的人们》一文,将哈姆生列为左翼作家。

    〔4〕 《nieva》 《尼瓦》。俄语^jnh(田地)的音译,周刊,一八七○年创刊于彼得堡,一九一八年停刊。它是十月革命前俄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并附出《文丛》,印行俄国及其他国家作家的文集,其中包括《哈姆生全集》。

    〔5〕 三闲 成仿吾在《洪水》第三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七年一月)发表的《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说鲁迅“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6〕 革命底和遵命底的批评家 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写的《〈农夫〉译后附记》中,谈到文坛上对托尔斯泰的批评时说:“今年上半年‘革命文学’的创造社和‘遵命文学’的新月社,都向‘浅薄的人道主义’进攻”。

    〔7〕 箱船 应译作方舟,即《圣经·创世记》中诺亚的方舟。

    〔8〕 毕伦存(1832—1910) 一译般生,挪威作家。著有剧本《新婚》,小说《索尔巴肯》等。

    〔9〕 罗家伦(1897—1969) 浙江绍兴人,《新潮》的编者之一,后成为国民党政客。按《新潮》杂志没有出过《新著绍介号》,在第三卷第二号“一九二○年世界名著特号”中也未见罗家伦介绍《新地》的预告。又,文中的new frde应作德语neue erde,或英语new earth。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