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集-鲁迅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论“赴难”和“逃难”(2/2)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一日上海《涛声》第二卷第五期,署名罗怃。原题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周木斋(1910—1941)江苏武进人,当时在上海从事编辑和写作。他的《骂人与自骂》,载《涛声》第二卷第四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一日),其中说:“最近日军侵占榆关,北平的大学生竟至要求提前放假,所愿未遂,于是纷纷自动离校。敌人未到,闻风远逸,这是绝顶离奇的了。……论理日军侵榆,……即使不能赴难,最低最低的限度也不应逃难。”又说:“写到这里,陡然的想起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学生的锋芒,转眼之间,学风民气,两俱不变,我要疑心是‘北京’改为‘北平’的应验了。”

    〔3〕“上海各界欢迎段公芝老大会”段祺瑞(字芝泉)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四日去上海时,上海市商会等十八个团体于二月十七日为他举行欢迎会。

    〔4〕指三一八惨案。参看本卷第249页注〔6〕。

    〔5〕整顿风俗段祺瑞政府曾多次颁行这类政令,如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发布的“整顿学风令”;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西北边防督办张之江致电段祺瑞,主张“男女之防”“维风化而奠邦本”,段政府复电表示“嘉许”,并着手“根本整饬”。

    〔6〕陈源于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在《现代评论》发表《闲话》,诬蔑爱国学生是被人利用,自蹈“死地”,还诬蔑所谓“宣传赤化”的人是“直接或间接用苏俄金钱”(见一九二六年五月八日《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四期的《闲话》)。

    〔7〕“必先安内而后可以攘外”蒋介石在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国民党政府外长顾维钧宣誓就职会上的“亲书训词”中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见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一日《中央日报》)此后,它成为国民党政府一贯奉行的卖国政策。

    〔8〕副司令指张学良。他在一九三○年六月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

    〔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见《论语·子路》。

    〔10〕“满洲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后于一九三二年三月制造的傀儡政权。

    〔11〕“躍躍毚兔,遇犬获之。” 语见《诗·小雅·巧言》。躍躍,跳跃的样子;毚兔,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