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山水之间散记》周沙尘
    山水之间散记

    周沙尘

    我和朱语今同志相约,一年一度结伴旅行一次。去年商定去中部。10月7日从北京启程,次日抵武汉,翌晚顺大江东下,11日清晨乘九江旅游车前往景德镇,两天后进人安徽省,遨游了九华山、黄山之后,南出杭州,经沪返京。一个月之内,我们穿行在大江、大湖和名山胜水之间,故以《山水之间散记》命题,略记二三事,聊以抒怀。

    不失古风的黄鹤楼

    在这次旅行之前,我主编的《中国古典建筑猎奇》一书,曾约一位对古建筑见闻颇广的作者写一篇文章,介绍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审稿时才发现他没有交来这篇稿子,却在另一篇介绍《奇特三楼》的文章中写道:“被称之为天下名楼的黄鹤楼、滕王阁或已不存,或经改建,历史价值不大了。”表示了婉辞谢绝。我对他所说的:“历史价值不大了,”不以为然,只好另约一位作者赶写篇《高哉琼楼“黄鹤”复落》,以补缺漏。书稿虽已发了,但对黄鹤楼的历史价值应作怎样的估价,仍然有点心中无数。所以,这次路过武汉,行程安排虽只逗留一日,但无论如何黄鹤楼不可不去。

    车到汉阳,千古闻名的黄鹤楼,立即映入眼帘。她那雄伟的风姿,高踞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距浩淼奔腾的万里长江边仅仅1000米左右,比旧址虽离江边远了些,但因新楼址的地面标高比江面高出30多米,所以,仍不失“气吞云梦”之势,俯览大江东去的壮丽景观,比之旧楼毫不逊色,我细细品味新楼形制,古风犹存。

    明唐枢在比较黄鹤、岳阳二楼就胜时说,“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唐楼的形制沿革历经沧桑,又缺资料,它胜在何处,无法知道。史学家认为唐楼只能是城垣的一座优美角楼。唐以后历朝各有所不同。“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俊秀、清楼奇特。”各朝屡毁屡建,不绝于世。这种变迁本身不就是她的历史价值吗?而今天黄鹤楼的形制,主楼五层,外形类似正方,四望如一,整个立面显得雄浑稳健,层次丰富。尤其是五层的飞檐斗拱潇洒大方。而这也是借鉴于以奇特见称的清同治楼重新设计的,既保存了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为雄伟壮观,怎么能说改建的今楼价值不大呢?

    黄鹤楼声震遐迩,除楼雄势险外,还因她有过不少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所以具有极其浓郁的文化气质。今楼在作整体布局时,对留传下来的名诗名篇,以及一些珍贵的画卷和槛联匾额,进行反复研究,精心安排,以旧联匾为主,适当选用了些新的联匾,熔古今文化精华于一炉,既反映了我们时代的风貌,又体现了今人的设计思想:真说得上源于古而优于古了!

    新楼对古楼的遗物也重新作了妥善安排。清楼留下的一只铜顶,安放在牌坊曲廊的前面。两亭间有一巨石,石上镌有铜雕《黄鹤归来》,两只黄鹤刚刚归来,一只仁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造型古雅,柯栩如生。正面入口由当代书法家启功书写清楼旧题槛联: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这副言简意赅,气势恢宏的誉满东亚的楹联也为黄鹤楼增色不少。

    从九江到景德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