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罗布林卡花争妍》袁光厚(2/2)
    不过,人们也告诉我,昔日这里如花似锦的景色并非平民和农奴所能共赏。就说唯一能向群众敞开大门的“雪顿节”吧,也只是几家欢乐千家愁!

    当年,噶厦政府在这里召集各地藏戏艺人来支差演四天藏戏,并宴请僧俗官员。每天中午招待官员们一人一碗放上酸奶、白塘的米饭,叫做“雪义顿莫”(意为酸奶的宴会)。因而,这一活动称为“雪顿节”。

    这期间,领主们在黄墙外的林卡搭着帐篷,尽情玩耍,胡作非为。一般群众除了伸着拇指呼唤“咕叽,咕叽”,乞讨一些残饼剩莱外,也只能看看藏戏。但规定不准喝酒,喧哗。不准把发辫缠在头上,更不准进入黄墙。藏兵持枪握鞭,把守森严,稍有不慎就挨打受罚。

    今天,过节的气氛才称得上是锦上添花,罗布林卡被装扮得丰姿多彩了。昔日“雪顿节”给贵族们演藏戏的称为“顶卡”的地方。而今筑了露天舞台,墨竹工卡县的业余演员穿黄袍、戴花冠,向逛林卡的人们演出了被“四人帮”禁锢了多年的传统藏戏《卓娃桑姆》。当年贵族看戏的楼阁今天端坐着翻身的农奴了。

    在新宫前,我看了一家人演出的热巴舞。四男四女,有头发已经斑白的老阿妈,也有2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身穿鲜丽的彩装。手握花鼓铜铃。女人击鼓如彩凤翻飞。男人跳旋子像蛟龙腾浪。富有西藏民间热巴特色的精彩表演,简直把人们吸引到狂欢的境地。

    这是一家祖辈相传的民间热巴艺人。家长洛布占堆从八岁起就同父母流浪,给人演唱热巴。可是,这样精美的艺术在旧西藏只不过是一种沿街行乞的技巧。他们的足迹荡于西藏城乡,但平叛前从不敢进入罗布林卡。而今天,党组织却从几百公里以外将这闻名高原的热巴艺人邀来拉萨,给游园的群众演出,为林卡又多开放了一朵艺术之花。

    欢乐的歌舞把太阳也逗引了出来。林卡披上了日光城常有的金纱。这时壮年人玩起了扣骰掷点,对弹着康乐球。年轻人却爱约伴到新宫前的鲜花丛中照像。更多的人则是在帏帘、帐篷内饮酒野餐。

    头上缠着彩色“扎秀”(发辫上的彩丝线),胸前佩挂嵌宝的“噶乌”(装饰用的“护身符”)的漂亮儿媳,端起系有哈达、缀有酥油花的银壶,给镶着银花边的木碗斟满黄澄澄、甜丝丝的青稞酒,右手举杯,左手拂袖,在阿爸阿妈座前袅娜地轻舞欢歌,向老人敬起三口干一杯的藏族酒礼“松准聂塔”。

    林卡鲜花色彩万千,

    是阿爸阿妈堆笑的容颜;

    手捧银碗敬上美酒,

    祝阿爸阿妈延寿百年!

    甜甜的酒歌唱得老人开怀畅饮。稍有醉意就盘腿托腮,唱起藏戏《郎塔》。清脆悠扬的戏腔,此伏彼起,飞扬林间。

    夜幕降临,回家途中我继续欣赏着醉意朦胧的藏胞边唱边跳地相扶而归的愉快情景。我的心又飞回到罗布林卡。啊,林卡的鲜花,明年的秋天望你开放得更加绚丽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