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海湾花园——厦门》周沙尘
    海湾花园——厦门

    周沙尘

    去年国庆节前夕,我从杭州乘沪厦直达快车赴厦门。列车先在浙赣路上行驶,过鹰潭转而向南,就是鹰厦线了。车过贵溪,呈现了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已驶人绵亘闽赣边境的武夷山脉了。

    武夷山以东,则多为平行山脉,其中以戴云山为最重要,鹰厦线进入福建后,列车就开始爬山。一直爬到离漳平不远,地势像下台阶一样,一级一级下降,到了漳州以南,才是一片狭长的沿海平原。

    车子一过集美镇,凭窗外望,一片碧绿的海水,刹时涌现。我知道这就是厦门海峡了。在它的南面就是厦门湾。这时,车上的厦门人,不约而同地向他身边的旅伴赞美着自己的家乡。

    厦门是国防重镇,对外贸易良港,华侨出人的门户,鹰厦铁路南端的终点。它也和福建沿海平原其他海岸城镇一样,是由海底火成岩生长起来的美丽的岛,背靠着中国沿海各省中最高峻的地势,面临东南海,和台湾、澎湖仅隔着台湾海峡。厦门本岛东西长约11.5公里,南北宽约13.5公里。自从建成了高崎到集美的海峡长堤,厦门事实上是连接着沿海平原的“半岛”了。

    厦门人一谈起这条雄伟壮丽的海堤,听得出都是骄傲的口气,流露豪迈的神情。这条长达2210多米,宽19米的海堤,全部用花岗岩砌成,一边是铁路,一边是公路,两旁是人行道,车厢里的厦门人就是当年的海堤建设者,他们谈起当年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公元1953年6月,开始建造这个伟大工程,一万个工人以“叫高山低头,叫大海让路”的英雄气概和大自然搏斗。在厦门港蜂巢山,在海澄的打石坑,在数十座蛇兽出没的荒山上,在荒无人烟的无数小岛上,工人们举起钢钎铁锤,把大石劈开来,装到车子上,装到船上,追星垦、赶月亮、抢潮水、百帆千桨,开到厦门海峡来,然后把石头抛到海里,抛下去,抛下去……这样抛下千船石,万船石,苍山变成石头,石头冒出海面,到公元1955年10月就砌成了美丽壮伟的海堤。

    和我同坐的厦门张同志,他的介绍更细致,列车到高崎海堤,他连忙叫我看小山上那座精巧的小亭。他说,那叫“观堤亭”,亭中有石桌石凳,周围翠绿环抱,景色甚佳。小亭西侧,有座石碑,上刻海堤工程纪事。到了“观堤亭”上,既可眺望海堤全景,瞻仰厦门人叫高山低头,大海让路的英雄气概,又可欣赏海堤两旁的滚滚浪涛。远处船帆点点,白鸥翩翩。到了那里人们就会想到,没有一我 们厦门”的海堤建设者,哪能有这样壮丽雄奇的景色。车 到厦门,他还再三叮咛:“观堤亭不可不游。”

    我边走出车站边想,厦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自 从有了这条海堤,地理形势起了变化,同安县和它紧相连 接起来,成了一个“半岛”。厦门湾像个反写的c字,紧紧地环抱着它,岛上花繁林茂,又有“八河十一溪”等良好的自然条件,虽已时至深秋,却到处都有春光。于是,我觉得称它为“海湾花园”,更加切情切景。

    一出站门,迎面而立的凤凰术盛开着火炬般的花朵,你要不留心还以为天空泛起了红云。乘车前往市区,马路两侧的行道树,有盛开的夹竹桃,也有苍翠欲滴的各种树木。倒挂金钟、八角梅随处从院墙深处露出娇艳的红花,使我联想到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句:“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厦门人家不也正在向我这远方来客吐露着满园春色吗?后来了解,厦门生长的奇花异卉,共有160多个品种,一年四季,彼谢此绽,落英缤纷,真可谓天天有花,时时有花,不仅如此,木芙蓉枝梢上开出的花朵,花色还一天三变,初开时呈粉色;中午深红色;下午就变成紫色了,许许多多观赏乔木的花,和无数草本和灌木开的花,争艳牛丽,共同编织出“海湾花园”的迷人景色:娇丽、苍郁、雅静、清新。

    第二天一清早,同室老夏听我说是来游览厦门的,躺在床上就滔滔不绝地向我说着厦门的掌故。

    厦门地形活像一只白鹭。传说在久远的古代,这里是白骛栖息的地方。后来,人们就叫它“鹭屿”,又称“鹭江”,“鹭门”。宋朝太平兴国年间,岛上种的稻子,有一茎数穗的,因此又称嘉禾屿,至今市里还有一条“嘉禾路”。明朝洪武年间,派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筑城堡,防御倭寇,号厦门城,这就是厦门得名的由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