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园”西面有“荷风蕙露亭”。南面正门额石上镌刻“静谷”两字,门内有一株连理柏。两旁有对联。上联:“胜赏奇云岩,万象总输奇秀。”下联:“青阴留竹柏,四时不改茏葱。”这对“丰泽园”区的描写,可谓恰到好处。
上述南海主景区已对外开放,凭票游览。我去游览那天,人流不息地走来走去,充满着欢乐!有的漫步海岸,有的在湖上划船,笑语声不绝于耳!
南海现未开放的还有两景值得一提。海晏堂位于三海的中央,是西式建筑。据《北京宫苑名胜》考称,它是慈禧建筑用来款待女宾的。堂中几榻,都是巴黎生产,模仿路易十五所用家具的式样。袁世凯窃国后,改名居仁堂,常在此会客。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张作霖自称大元帅时,曾用它作“帅府”。这一组建筑中的延寿斋、福寿轩、延庆楼、福禄居等,都是民国年间新建的。曹锟任总统时,在延庆楼办公,直奉军阀混战后,他又被冯玉祥囚禁在这座楼内。
南海地区还有著名石刻“柏梁作”诗十号。十号,即十方刻石,上面有诗和诗序。四面环水,缭绕如带的v字廊今已不存,在它南面的用纯汉白玉石砌成的“石室”,仍不失为珍贵古迹。石室内原有一个金匾,故俗称“石室金匾”。公元1914年袁世凯密谋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进行窃国,曾将三个候选人的名字,预先写好,藏在金匾内,到期启封,再由钦定的国会议员从那三人中,选出其中一人为“大总统”。
到南海游览印象最深的是到处古木参天,前人赞美它“翡翠层楼浮树抄,芙蓉小殿出波心”。但细检园容,惟独没有榆树。据说是因为公元1883年那年树上生了虫子。一天慈禧经过榆林,有条虫子掉在她的衣襟上,螫了她的手,她一气之下,便令人把那些百年古榆一伐而尽。从此南海就没有榆树了。
中海
从勤政殿北行,直到福华门是中海西岸的陆地范围。中海原有不少殿阁楼台,建国三十年来,又建了一批现代化建筑。但都不对外开放,只有怀仁堂有时接待首都少年儿童参观。
怀仁堂是中海的重要建筑。它的旧址早先叫“仪銮殿”,是被八国联军放火烧掉的。慈禧逃难回京以后,用了五百多万元银洋,在“仪銮殿”的废墟上建了一座佛照楼。有首宫词说:“天半灯摇紫电流,玲珑殿阁仿欧洲;却因一炬西人火,化出繁华佛照楼。”咏的就是此事。民国初年,佛照楼改名怀仁堂,国务院、摄政内阁、北平政分会扩大会议,都曾在这里办公。袁世凯死后灵枢曾停在堂内。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专作会场,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等重要会议都在此召开。堂前陈列的文物很多,有兽首人身铜像12座和景泰蓝铜狮、纪念碑以及牛、虎、龙、蛇等12属相。
中海的西北岸,还有一座重要建筑,叫“紫光阁”,又名“平台”,是明武宗朱厚照观看操演射击的地方,台高数丈,后面有凌云阁。清代沿其旧制,并在殿内悬挂历代功臣像。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皇帝来此设功臣宴,大宴群臣。阁内珍藏有地图、绘画等珍贵文物。解放后,阁亦完整,内部藏品幸存。
中海东北岸也有不少名胜和著名建筑。
蕉园,又名椒园。系明代崇智殿的旧址。由西苑门沿中海东岸北行,两旁槐柳苍翠,果木荫森,十步一搂,五步一阁,观赏不尽,穷极奢丽。清乾隆年间,蕉园是小内监读书的地方。每年上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又在此举行“孟兰盆会”。入夜,无数河灯,浮放水面,瀛台海面,北海水心,灯光万点,随流漂荡,蔚为奇观。
万善殿在蕉园以北的万善门内,早先叫蕉园,是清顺治年间改的名,殿额为“普渡蕉航”。大殿供奉三大士及十八罗汉。殿后供南海观音像。后殿名千佛殿,中有檀香塔,塔形八方七级,据说是明代的遗物。殿内各楼馆藏有不少帝君像、佛像和神像等,均属艺术上品。龙王堂有塑像十七尊。系江湖、河海诸龙王,更富神奇色彩。乐善堂集御制咏蕉园诗云:
冰床声里过长湖,远岸人行似画图;
雪覆蕉园松突兀,云生古殿路虚无。
南临太液风铃语,北望琼华塔影孤;
屐齿几番游历处,空林已听噪归乌。
时届仲冬,而中海地区依旧生机盎然。
出蕉园东门北行,经过巩山、最池,再西进入篱门,通过一条幽径就到了水云榭。
水云榭,即水中凉亭,也是中海的主要建筑,位于万善殿的西门外,环境优美,云霞倒映水面,小亭宛在云水之中,故而得名。亭中立有大石碣一方,上刻乾隆手书:“太液秋风”,昔日为燕京八景之一。
秋天,风依然那样轻柔。它吹拂着中南海海滨千万条低垂的柳丝,袅袅飘摇;它吹拂着中南海的郁郁葱葱的林木,如欢似唱。我的思绪中又浮现慈禧砍尽伐绝榆树的故事,愿罪孽深重的历史人物永远成为过去!愿中南海的参天大树,永远枝繁叶茂,花香果硕,兴旺发达。
摘自: 《科学通报》1981年第10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