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家写景400篇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西昌月》高缨
    西昌月

    高缨

    西昌有不少特产,诸如香稻、毛皮、水果、鸭和良马。此外还有月亮。将月亮列为特产,岂不怪哉!然而“建昌月”的美名古已有之,并且传闻甚远。凡是从成都陆路来西昌的旅人,谁不饱赏清溪的古城劲风,领略雅安的桥头烟雨?而西昌,则另有一番景色。但见芦山叠翠邛湖凝蓝,山水十分清丽。到了中旬夜,便可见西昌明月了,落霞风风湮灭,苍山托出月华,恰似一染的水晶盘,挂于墨蓝色的天壁;满天竟无一丝游云,纯粹是个光的世界。不论何处来的旅人,步入月光之中,踏过白杨的阴影,心怀怎不豁然开朗!于是,他们便自然而然地,又所“建昌月”的美名,象携带著名特产似的,传送到远方去。

    可是,对于我们久居西昌的人来说,这月亮是毫不为奇的。大家忙于生产和工作,谁有那种“对影成三人”的闲情逸趣?有时盼雨心切,倒对它大为反感哩!然而,西昌月毕竟是美好的,出色的,特别是当人们心情好的时刻。

    一次,我为赶路下乡,天不亮就起身了。微亏的月亮正好悬在半空,似乎有心为我探路。西昌城还未醒来,轻风吹过它的梦境。月光下的楼檐、街树、电线杆,印出浓重的影子,黑白分明,恰如一幅木刻版画。

    我轻快地走在洋灰马路上。忽听见背后传来沙沙足音,五六个人影飞似的走来,人人挑一担黄桶,扁担闪闪悠悠的。其中一个妇女,侧头看我一眼,头帕下的眼睛在月光中闪亮。

    “哎呀,这不是老高么?”她欢笑道。

    “你是吕大嫂吧,这样早就进城了?”我说。

    “嗯,来挑粪,赶着给小春追肥……”

    一旁有个粗嗓门的人说:“不早罗,二队的人马都跑到前头了……”

    朦胧中我把他认了出来,因笑道:“呵,老曾,你也来啦!”

    吕大嫂笑道“积肥是大事,党员还能不带头?”

    人们从我肩旁飞快地擦过去我加速脚步也跟不上。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小姑娘,头也不回,只用清脆的声音对我说:“哪天到我们队上来?麦子都出齐了,绿油油的……”

    沙沙的足音远了,人们的身影在月下飘过,消失在城楼的倒影里……

    目送着这些辛勤的、欢乐的西昌人,我怎不由衷地赞美西昌月!

    前些日,我来到安宁河畔的公社里。夜晚,公社召开生产队干部会,讨论管理小春和大春备耕诸事。会后,夜已深了。大家说笑着回家去。满天星斗,如千万粒碎银一般。我借依稀星光,踏过田间的石板路。有两个人走在前面,与我相隔三五丈元,我虽看不清他们,却从说话声里,知道一个是生产队长,一个是会计。

    小溪淙淙地响,四野分外寂静。两个人边走边说——

    队长:“伙伴,我们绕路去看看秧田。”

    会计:“白天才去看过,半夜三更还去看个啥?”

    队长:“小秧在翻大芽了,看看是不是在扯露水……”

    会计:“这还要你操心么,管秧田的周大爷,哪年出过拐?……”

    队长:“要去检查一下。不看一眼,睡不着瞌睡。”

    会计:“嗨,又不是手板头的麻雀,放不得手。”

    队长:“你就是不关心生产,只晓得敲算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