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重晤罗素(2/2)
    徐志摩和罗素一家全站在草地上。罗素对大孩子说,“来,我们练习。”他抓住了孩子的一双小手,唱着“我们到桑园里去,我们到桑园里去”那个儿歌,然后提空了小孩的身子,并且一高一低地打旋。不满3岁的恺弟就去找她妈妈,她也要像哥哥那样。接下来是骑马,爸爸做马头,妈妈做马尾巴,两个孩子夹在中间做马身子。哒哒地跑,哒哒地跑,绕着草地跑,一直跑到气喘吁吁才停了下来。有一次兄妹俩抢着骑木马,两人闹了起来。罗素就过去说约翰(男孩的名字)先来,骑过了就让妹妹骑,恺弟就在一边站着,等着轮流到她。但约翰骑过了还不肯让给他妹妹。恺弟委屈得要哭了。罗素夫妇吩咐约翰,他也不听。这次老哲学家恼了,一把抱起约翰就往屋子里跑。约翰就哭,徐志摩听见他们上楼去了。但不到五分钟,父子俩就携着手笑吟吟地走了出来,约翰也不闹了。

    但最使徐志摩印象深刻得是这样一件事。罗素告诉徐志摩他们夫妇到这里时,约翰还不满3岁。有一次,他们到海里去洗澡。约翰是初次见海,非常害怕,让他进水去他就哭。这样一来,哲学家恼了:“什么,罗素的儿子可以怕什么的!可以见什么觉着胆怯的!那不成!”他们夫妻简直是把不满2岁的儿子,不论他如何哭闹,一把按进了海里去。来了一回再来,随他哭!过了三五天,不叫他进水去玩他反而不依,一定要去!现在他到海水里玩就好比在平地上走一样,不以为奇。东方做父母的一定不舍得下这样的手。徐志摩也懂得,但勇敢、胆识、无畏的精神,是一切德性的起源、品格的基础。在这上面绝不能含糊,懦怯是最要不得的。做父母的必须让孩子勇敢,如若不然的话,会害了孩子一辈子。罗素每回说到“勇敢”这个词时,他的声音就变得特别沉着,他眼里闪着异样的光彩,仿佛这是他宗教的第一信条、做人的惟一凭证!

    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赴欧,最后一次见到罗素。他们两人对坐长谈,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两点。

    7月13日徐志摩返回伦敦,准备到恩厚之新婚燕尔的达廷顿庄园与其相聚。14日,接到了陆小曼催他回国的急电。徐志摩也不等泰戈尔了,也不去找恩厚之了,匆匆过海到巴黎等候苏联政府的旅行签证。15日,徐志摩就从巴黎启程回国,月底到北京。为了爱,徐志摩无奈远行;又为了爱,徐志摩匆匆结束了这场长达5个月的伤感之旅,回到了他心爱的陆小曼身边。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