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道理,也有的山水画家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色,马上构成了一个美妙的画面,他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画下来。这个过程似乎很短,并不花很多时间;然而,画家笔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勾勒、刻划以及皴、擦、渲、染的技法,实际上却是在长期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时画家为了表现眼前山水的特点,试图改变自己熟习的技法,采用某种新的技法,就往往要花费许多工夫,结果还不一定能够满意,甚至十日、五日也画不成一水、一石哩!
古今中外著名的艺术家,有的创作过程特别困难而费时费力,但其成就往往十分惊人。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是一个新面目,绝无相似之处。这样的创造力不能不令人敬佩。宋代有一位最著名的山水画家,名叫郭熙,他在《林泉高致》一书中说:
“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精注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汩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病也;以轻心挑之者,其形脱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故不决则失分解法,不爽则失潇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此最作者之大病也。”
这一段话非常精辟,不但说出了山水画创作的关键问题,而且也指出了其他艺术创作的成败关键。他的儿子郭思在这一段后面加注道:
“思平昔见先子作一、二图,有一时委下不顾,动经一二十日不向,再三体之,是意不欲,意不俗者岂非所谓情气者乎?……已营之又澈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始终,如戒严敌,然后毕。……天下之事不论大小,例须如此,而后有成。”
看了郭熙父子的文字,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创作精神。他们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放出耀眼的光辉,决不是偶然的啊!古今中外还有许多画家、雕刻家等同样的例子,只要我们不自满于已得的成就,而肯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那末,前人的经验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将永远是有用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