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给她两年时间学习适应环境。教她学煮饭,用肥皂粉洗衣服,练习走路姿势,学会看人的脸色,点灯后记得拉帘于,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等等一系列训诫。“淑女”的培养计划是不谈了,因为钢琴已经放弃了,只要能成为一个正常生活的女人即可。她随母亲上街,看到大商场里一件件美丽摩登的衣服,她没钱,也不敢跟母亲提出要求。因为母亲和姑姑一样手头正紧,生活不如愿,脾气不好,伸手要钱自己心理上也过意不去。仍旧那一袭旧衣服穿着。她有时到舅舅家与表姐妹聊天,一次舅母对她说:等翻箱子的时候,一定要把表姐妹们的旧衣服找出来给她穿。爱玲窘红了脸,连忙说:“不!不!真的,舅母,不要!”眼泪就滚下来了。自己从何时起竟沦落成舅舅家的“穷亲戚”,沦落到被人接济的地步?(22)难道命里就是注定没钱?她真怀疑是命中注定的了。因为她来到人间最先要拿的就是钱,周岁抓周时,她的父母把漆盒盘里放满各种东西让她抓,她竟然一下子抓了个钱,母亲当场就直摇头叹:“他们这一代……”
现在看来似乎真是应验了。
张爱玲说:“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要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
这些看似幽默的话语里满含着沉痛。
就这样在这种窘境中,她为自己不断伸手向母亲要钱磨难着,为着母亲的脾气磨难着,为着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她的爱。
在生活与前途的面前,母亲让她选择:如果你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用学费来装扮自己了;如果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23)。
她何尝不想漂亮,但又不愿葬送自己的前途。她不愿意重走她的同学张如瑾的老路,决定报考伦敦大学,母亲在拮据的生活费中为她以每小时五美元的代价请了一个犹太裔的英国教师专门替她补习数学。母亲在国外已交了男朋友,这次回来全是为了她的学业,爱玲见过这位四十多岁的美国男子,但她在感情上还是受着折磨,就像当初父亲有了后母的折磨一样,觉得母亲距自己也遥远了。(24)她看得出母亲为自己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是否值得做出这些牺牲,她自己也怀疑着。她常常在公寓屋顶的阳台上转来转去,西班牙式的白墙在蓝天上割出断然的条与块。仰脸看着当头的烈日,她觉得自己是裸地站在天底下了,像一切惶惑的未成年人一样,困于过度的自夸与自鄙,被生活裁判着。
这时候,母亲的家不复是柔和的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生活这么复杂,有这么多烦恼包围着她,她怀疑人间是否有完全纯真的感情,为什么连最亲密的人也有难以沟通的距离?她虽然学不会实际的生活,但懂得别人不懂的人生真正的意义:我懂得怎么看“七月的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在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也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25)
注释:
①《心愿》是用英文写的,这里引用的是陈子善的译文。
②⑦(20)张爱玲《私语》。
③⑤⑥张爱玲《存稿》。
④⑩张爱玲《论写作》。
⑧这篇《不幸的她》是由陈子善新近发现的张爱玲的最早作品。见《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10月7日。
⑨见张爱玲《存稿》。她说《摩登红楼梦》“共五回”,但所列的回目却有六回,恐系笔误。
(11)汪宏声《记张爱玲》。汪宏声说缓霸王别姬》发表于《国光》第1期,误。
(12)张爱玲《迟暮》。
(13)这件轶事,《语林》1945年5年1卷2期上闵绍樾更正,说闯祸的不是张爱玲这两酋诗,而是其他人。
(14)张爱玲《表姨细姨及其他》及张子静《我的姐姐》。
(15)(17)(18)(19)张爱玲《童言无忌》。
(16)张爱玲《诙音乐》。
(21)(25)张爱玲《天才梦》。
(22)(23)张爱玲《我看苏青》。
(24)张子静《我的姐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