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与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寻根之旅(2/2)

    五里沙是我们的根,深植稳固,那里的乡民知道得比我们清楚。从前,我们做梦也没想到可以回去。从香港飞到厦门只需一个多小时,但距离不能单以地理计算。在大陆封闭的时候,厦门即使近如咫尺,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可及。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去过北京参观紫禁城、长城、天坛,尝过全聚德的北京烤鸭(没有香港的好吃)。我们也游了长江三峡,在西安看了出土的兵马俑,也到过上海、苏州、杭州。我们住的是观光旅馆,去的是游客去的地方,一个亲人都没有。就是没有回过故乡。

    现在,我们真的要回去了。我不免百感交集。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很够国际水准,大概与厦门划为经济特区有关,一九八○年以来,经济特区引来许多外来投资企业。

    二伯玉霖的孙子孙女,即已故厦门大学教授林疑今(宝泉)的子女以撒、梦海、梦如和以撒媳妇丽珍来接机。我们走出机场,即感到阳光明媚,微风吹拂,不带一丝潮气,与香港闷热的气候大为不同。车子沿嘉禾路驶去,只见左右棕榈亭立,一片旖旎南国风光。处处高楼大厦,其间是破烂旧屋。一时觉得样样新奇,来不及有什么感想。

    车子驶到鹭江宾馆,对面就是厦门轮渡码头。站在客房前的小阳台,只见熙熙攘攘的渡轮来往。对面就是鼓浪屿,我富裕的外祖父,豫丰钱庄老板廖悦发的气派很大的花园洋房就在那里,听说里面还住着几位表哥。

    一二八事变,母亲带我们三姊妹从上海逃回鼓浪屿娘家(父亲那时在欧洲开会)。我们住在二楼,记得有一棵玉兰树高及二楼走廊,我依偎在栏杆俯瞰下面的花园,石板上放着多盆花草,很美丽。有一次,我们坐公共汽车到漳州去看祖母。祖母躺在床上,她说我们很乖。第二年,她却就过世了。

    我从小就听说鼓浪屿沙滩的沙有多细多白,山上的洋房多么漂亮,街道多么清洁。岛上居民只有几千,没有车马,走在山上小道,可以听到从洋房里传来贝多芬或萧邦的钢琴曲,或从教堂里传来的《圣母颂》。我迫不及待要去看看。

    当晚,宝泉嫂一家人在厦门湖滨中路的好清香大酒楼为我们洗尘。八十八岁的宝泉嫂真好福气,左右边各坐一个孙子为她捡菜。他们是以撒的双胞胎儿子。大家都认为丽珍运气好,朋友的子女要结婚,都喜欢请她去铺床。主人点了满桌道地家乡菜肴,有的吃过,有的没有。菜单是:

    风味九拼盘

    (土笋冻、章鱼、五香、捆蹄、海蜇皮、咸水肫、芋枣、咸水鸭、沙茶肠)竹筒虾/炒目鱼面/粥,韭菜盒/松子鲈鱼/海蛎煎/自包薄饼/海鲜豆腐煲/芋包/肉粽/菜胆扒素鲍/肉燕鱼丸汤

    最特别的是土笋冻,土笋原来即土蚯,是厦门特产。此菜色泽灰白,没什么味道,吃时加芥末、乌醋、辣椒酱等。奇怪,我没听父母亲提过土蚯冻。

    我们大快朵颐,回宾馆,我又站在阳台上,空气带着淡淡的海的气息。对面鼓浪屿山上发出彩色转动的灯光。最高处是日光岩吗?小时常听母亲说过,肯定那时没有装上吸引游客的灯光。我愿只见明月照在鹭江上。我在那里站了好久,等到风拂脸上有点凉意,才回房间。

    明天要去五里沙了。

    漳州芗城林语堂学术研究会会长陈力水先生亲自来宾馆接我们。梦海、梦如、以撒夫妇和我们同去。我们和梦海很熟,她是厦大化学系教授,六年前,来华府的美国天主教大学做研究工作,我们常在一起吃饭聊天。

    车子向海沧大桥驶去,那是亚洲第一座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筋梁悬索桥,把湖里、集美、杏林、海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车子沿着高速公路驶去,漳州离厦门六十六公里。

    从闽西南大山涓涓细流汇成漳州九龙江的支流,有一条叫西溪,途经山城。父亲最疼的二姐美宫姑就嫁到山城蒋家,父亲在《四十自述》中说:

    我每由坂仔到厦门读书,必须乘船到漳州,沿途风景如画,满具诗意,令我神往。有一次我们全家到山城,因为二姐要到山城结婚,而我将由此到厦门,再到上海就读圣约翰大学。二姐在出嫁那天给我四毛钱,含泪而微笑对我说,“我们穷,姐姐不能多给你了。你要好好的用功读书,因为你必要成名。我是女的,没有福气上大学。你从学校回家时,来看我。”不幸她结婚后约十个月便因患鼠疫去世。

    西溪、山城这些地名一直在我的记忆、想象中,父亲童年少年那些快乐和深忧的时光,永远镂刻在他的写作里。现在我到了他少年成长的地方!

    车子沿着九龙江向漳州驶去,一路交通繁忙,司机按喇叭,大车逼小车让路,从左右边都可以超车。我不觉捏一把汗。

    漳州现在是熙熙攘攘的城市,人口四百四十万,原以农业和轻工业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引来许多台、港、澳地区的投资者,尤其是台湾来投资的人士,因为语言相通,而许多人祖籍是漳州。这里有工业新区,高科技园。城市中心有高楼大厦也有矮房子,还有三轮车,闹区有点像五十年代的台北。

    车子向西郊驶去,离漳州城六公里,突然转入一条狭路,左右是绿叶繁茂的香蕉林。这是十里蕉林五里沙了!和刚才公路上的风景判若两个世界。我睁大眼睛观看那些从根茎伸出的粗阔绿叶,尚未定下神来,车子已经停了,周围涌来许多人,有的是手握照像机、摄影机的记者,还有颈上围着红围巾的男童向我们献花。

    向上一望,在左右皆是蕉林的石阶上,矗立一座建筑物,巍峨壮观,那便是林语堂纪念馆了!

    我们爬着石阶,共八十一阶,纪念父亲在世八十一年,不觉感慨万端。走到平台,看见一座二层楼环型房屋,最触目的是一道米色砖墙,高及屋顶,墙面上嵌有金光耀眼的“林语堂纪念馆”馆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的法书。馆前站着数百人,许多是五里沙村民,种香蕉的农民,相信他们没有几人看过父亲的书,却听说过“我们这里出了个世界名人。”啊呀!父亲如果能亲自回来,看见他们,不知道要多么高兴!你们好吗?他会问,生活过得怎样?香蕉收成好吗?收入够用吗?拿条香蕉来给我吃吃看,甜不甜。

    五里沙是个自然村,隶属珠里行政村,只有一千三百村民,大家都姓林,全都是农民,六十岁以上的原来大多是文盲,经多年的扫盲,据说已经脱盲,中轻年人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已有八十个人高中毕业,十个人大学毕业。那是好的,父亲会说。要上学校用功读书才有前途。

    馆前有一座父亲的塑像,由华城区区长朱璋琪与相如和我举行揭幕仪式,我们并向塑像献花。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家厦门大学李维祖教授设计制作。塑像坐着,栩栩如生,中式长袍、皮鞋、手持烟斗、眼眺故乡,怀抱蕉林。

    纪念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屋,屋顶有褐色琉璃瓦,入口是西式拱门,西班牙螺旋圆柱回廊,屋中有个小庭院。这是根据台北故居设计的,体现了父亲“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的构想。

    纪念馆展览共有五部分:一、山乡的孩子;二、在国内;三、在国外;四、主要成就;五、家乡的纪念活动。所藏的书籍、照片大部分是相如和我赠送的。这次我们带来了一幅父亲手书立轴,写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江西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的片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走到新纪念馆不远的祖父母合葬墓地,向坟墓鞠躬、献花致敬。想到大约一百年前,祖父在深山幽谷中的黄泥屋里感情燃烧地,对儿子说:“和乐,你要读书成名。”经家国演变,几万里山河的沧桑,这个美梦实现了。我不禁眼湿。

    父亲晚年时常惋惜地说:“我此生没有机会回故乡了。”不,他回来了,回来十里蕉林五里沙。

    在会议厅举行座谈会,由天宝镇镇长沈龙石主持。桌上摆着许多盘香蕉,我吃了一条,味道香甜。与会人士说,纪念馆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一九九九年又重新提出,引起共鸣。一批工人来到五里沙考虑、协商、做决定。二○○○年春天,纪念馆正式奠基,二○○一年十月,五里沙彩旗飞扬,锣鼓喧天,林语堂纪念馆正式开幕。五个月内,参观者达三万人。

    我感谢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二级政府和乡民核拨或捐输巨款建造纪念馆。

    座谈会完毕,漳州市副市长许荣勇在漳州裕晖大厦请午宴。我们在宴会上谈到漳州特产荔枝、水仙花、小溪枕头饼、长泰文旦、漳州八宝印泥。据说齐白石、徐悲鸿等大画家的作品上,可闻到八宝印泥的芳香。父亲在著作中提过,在民国初年要花十块袁世凯大头,才买到一两。

    主人送我们姐妹各一盒“特级贡品”印泥,和樟州特产木偶。回到厦门,在鹭江宾馆门口有小贩挑着担子卖荔枝。我们买了几个拿回房间里吃,自觉是不折不扣的漳州人。

    我们乘渡轮到鼓浪屿,坐旅游公司的观光车,上城寻找母亲娘家旧故廖宅。沿路处处是海鲜馆子,门前摆着一盆盆活生生的鱼虾。全岛面积不到二平方公里,地坡递降,楼屋层次错落,有从前公共租界时所建的高堂大厦,也有新建的观光旅馆。

    我们在音乐学校下车,经过原毓德女学堂,母亲曾在那里就读。走几步路,拐进一个巷子,突然看见廖家旧宅,不禁触目惊心。那当年辉耀一时的三层洋房因为年久失修,破坏残旧。住在里面的表兄说,三楼塌下去了,没有重建。花园荒芜凌乱,但是我五岁时站在二楼观赏的那棵玉兰树仍然屹立,绿叶茂盛。

    物换星移,匆匆岁月,掠风而过。

    我们参观厦门大学在图书馆设的林语堂纪念室,内有父亲用过的书台、椅子、沙发和许多照片、书籍,父亲生平展览设计是梦海、梦如两姐妹策划的,非常精彩。父亲在一九二六年任厦大文科主任,二伯玉霖曾是英文教授。我们又到嘉庚楼的顶屋俯瞰厦大全景,依山傍海的风光令人神往。厦大副校长潘世墨请我们吃午饭。他父亲潘茂元是知名的高等教育家,是二伯的学生。两家成为好朋友。

    我们本来要去父亲出生地气仔,谁知相如突患急性盲肠炎,住进中山医院开刀。幸而医生手术高明,梦海一家照顾得无微不至。相如恢复力强,我们一星期后搭厦门航空飞到香港,改换国泰班机飞台北,乘长荣航空飞旧金山,换联合航空飞华府,旅程近一万哩,飞得晕头晕脑,回家之后许久才能校正时差,搭上这里昼夜的拍子。

    头脑清醒过来之后,我仿佛感到在旅程中拾回一段时光,拾到一部分的自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