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问梁园旧宾客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9章:长堤相送(2/2)

    晁错双手接过:“贾大人放心,晁错一定带到。”

    贾谊朝晁错一揖:“有劳了!”

    晁错还礼:“客气……在下不揣冒昧地想问一句——不知这简书上面写的什么?可还是与列侯之国、诸侯削藩相关的事么?”

    贾谊目光投向前方,思索片刻才说:“是,也不全是。”

    晁错:“哦?可否让在下先闻其祥?”

    贾谊点头:“自秦以来,匈奴强盛,常犯我汉朝边疆……你我做臣子的,需得为朝廷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是。”

    晁错亦点头:“诚如太傅所言,匈奴已成为大汉天下的一大边关祸患,但匈奴之强悍实与其游猎习性有关,要彻底征服,只怕而今朝廷实力尚不足够。”

    贾谊:“所以,在下给陛下的提议是两个字:战德。”

    晁错:“何为战德?错愿闻其详。”

    贾谊:“当今陛下是仁德之君,这‘战德’二字即是建立于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像对待汉族民众一样来对待匈奴的民众,把匈奴民众与其统治者匈奴单于分别开来,以达到争取民众,孤立单于,安宁边境,发展生产之目的。”

    晁错:“听起来似有道理,但是匈奴的民众我们如何才能争取?”

    贾谊:“争取匈奴的民众,就是在下一向主张的天子以民为本的思想,用施恩法来瓦解、征服匈奴,这就像用明火捕蝉一样。陛下若肯听其事,将必制之令千家而为一国,然后罢戎休边,泯天下之兵。帝之威德,内行外信,四方悦服,则愚臣之志快矣!”

    晁错:“太傅此言,乃是传统的儒术之道,只怕与当今圣上所持有异。”

    贾谊笑辩道:“亏先生学贯儒法,岂不知治国之道应广采众长,统而用之,不应有所偏废。”

    晁错遂侧拱手:“先生言之有理。”

    贾谊:“汉朝开国以来,法规制度粗疏而不严明,诸侯王超越本身的权力范围,占据的土地远超古代制度的规定,不久前淮南王、济北王都因为谋反而被诛灭,这些足当引起朝廷重视。在下这篇策论便是围绕匈奴侵边、制度疏阔、诸侯王悟凝之事,希望给陛下一点点醒和建议。”说了又朝晁错笑道:“早听说晁大夫是太子智囊,于抵御匈奴及国家治理方面多有妙策良方,不妨说来,贾生久期受教。”

    晁错谦恭地拱手:“太傅抬爱了!错岂敢?太傅面前,错难以望之项背,哪里敢言妙策良方。”

    贾谊亦拱手:“晁大人不必过谦,你我同为汉臣,心有所属,皆是为朝廷与天下黎民效力,但与治国济天下有利,便是你我的用武之地,若有妙计,但说何妨?”

    晁错:“如此说来,在下讨教了!不敢说妙计,只一点思虑——近日来太子常同在下议起,有史以来,藩强必反,几乎为铁律,就大汉天下眼下情形,有些强势诸侯国,不轨之态已露端倪,长此以往,势在必反,尤其东南一些诸侯国那里,更是削亦反,不削亦反,若等其强大起来,削来更难,反势愈重,不若皇上趁其尚未做大早做决断。”

    贾谊:“的确如此,但若果如晁大人所言,一旦大举削藩,必引起各地诸侯国骚乱,举足轻重,亦不可轻举妄动。”

    晁错:“此亦是在下所久虑之事,亦是朝廷之上多次提及,屡遭老臣们反驳之事。”

    贾谊沉思了片刻,又言:“此一事的确事关重大,皇上久难定夺,在所难免,必得等待时机。”

    晁错点头:“太傅虑事周全,错所不及,只若朝廷久疑不决,恐亦非国家社稷之福。这就像是一个脓疮,任其腐烂溃败,势必危及性命,到那时若再处置,或将更难下手………窃以为眼下的为臣之道,当促使陛下早做决断才是。”

    贾谊:“当今陛下是守成之君,处处稳重,步步为营,谋略极其深远,非你我所能窥及。”

    晁错点头:“或许……”

    贾谊:“贾生知晁兄之意……一切或许还有待时机。”

    俩人并肩缓行,边走边说话,河风顺河畔的浅堤吹来,吹得二人身上的丝绦与衫角微微地飘动。

    贾谊沉默良久,再开口时不无担忧说:“听说陛下最近总犯头疾,是否?”

    晁错:“常听太子说起,陛下龙体实不似从前。”

    贾谊不禁动容:“陛下太过操劳,思虑甚多,又太过勤俭自苦,贾某常常念及在陛下身边的日子……可惜,那种日子以后不会再有了!”

    晁错:“太傅不必伤怀,一切来日方长,以太傅之才情学问,陛下定不会相负。”

    前面传来马嘶声,贾谊站定,幽幽地望着长堤的尽头说:“有道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晁大夫请上车吧!我们来日方长!”

    晁错一拱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错今日受教,收益匪浅,来日方长……敬请太傅止步!”

    贾谊点头示意,晁错紧走几步,登车而去。

    贾谊站在堤上,望着那马那车绝尘而去,眼里渐渐含满了泪水,自言自语说:“陛下……陛下!当初您待贾谊如兄长,贾谊视您为生父,你我虽为君臣,情同父子……如今,您真的不再需要贾谊,不再念及贾谊,把您的贾谊全都忘失了吗?”

    天空有大雁飞过,贾谊仰望那些大雁,忽然仰面朝天,背诵起屈原《离骚》的诗句: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兮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