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宝宝肥胖的原因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宝宝的能量摄入长期超过自身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使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摄入过多、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等。
◆ 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宝宝多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食易饥,喜食甜食和油腻性食物,这些食物热量高,致摄入热能过多,而他们又缺乏运动,消耗的热量少,体内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
◆ 遗传因素。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发生率40%~50%;双亲正常的后代发生肥胖者仅10%~14%。
◆ 内分泌疾病造成的肥胖。约有3%~5%的肥胖症宝宝是由于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引起的。这些宝宝一般体脂分布特殊,常伴有肢体或智能异常。
父母须知
肥胖不仅影响宝宝的健康,还会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一定要予以重视。
宝宝肥胖的表现
肥胖宝宝一般食欲旺盛,喜吃零食,偏爱甜食和油脂类食品,常有不良饮食习惯,形体肥胖,脂肪多堆积在面部、、肩部、腹部、大腿等处,四肢肥大,手背厚。腹部下垂,常有疲劳感,用力时经常会出现气短或腿痛症状。腹部或大腿皮肤可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线状条纹。
肥胖宝宝骨龄大多正常,智力良好,活动量小,稍运动后则出现多汗、气喘。
最佳预防措施
肥胖症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关。因此,预防肥胖症要从孕期开始,防止妊娠晚期孕妇营养过剩,减少巨大儿出生的几率。
◆ 婴幼儿期定期到保健门诊做生长发育监测,早期发现过重或肥胖倾向,应及时加以矫正。
◆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儿不易发生肥胖。4~5月前不要喂半固体或固体淀粉类辅食。
◆ 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
◆ 增加宝宝的运动量,并要持之以恒。
家庭护理要点
◆ 饮食管理:哺乳期宝宝要坚持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的宝宝的食物应以蔬菜、水果、面食、米饭为主,外加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鸡蛋、豆及其制品。限制食量时必须照顾宝宝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
其次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要吃高糖、高脂的零食,也不要喝过甜的饮料;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应细嚼慢咽,饭后要适量活动,不要坐卧不动,限制宝宝看电视的时间。
◆ 增加运动量:想办法提高宝宝对运动的兴趣,带宝宝参加多样化的运动。运动量不要过大,每天运动1小时左右,可逐渐增加,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食欲。
◆ 解除精神负担:有些父母为宝宝的肥胖过分忧虑,对宝宝进食习惯多方指责,过分干预,都可能引起宝宝精神紧张,或使宝宝产生对抗心理,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平时生活中应注意避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