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宝宝眼耳鼻喉疾病的预防与家庭护理(4)
◆ 游泳时,孩子很容易喉咙呛到水,水中细菌沿着耳咽管漫延到中耳腔黏膜,造成中耳积液、阻塞而发炎。
宝宝急性中耳炎的表现
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临床分为以下3种类型:
◆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内的非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幼儿,常有感冒史,其症状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或轻度耳痛,擤鼻时耳内有水声。小儿大部分中耳炎都是分泌性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化脓菌侵入中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出现在体弱、免疫缺陷、贫血或糖尿病小儿感冒以后。表现为高热、耳痛、耳流脓,伴有神疲、食欲缺乏、呕吐、腹泻等症状。小婴儿因不会表达,多哭闹不安、用手抓耳。耳痛多见于年长儿,疼痛较明显,成脓后鼓膜穿孔,疼痛可减轻。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或者耳内进水引起。临床均有患耳流脓,反复发作的特点,脓液呈黏液性、脓性或奶酪样,伴听力下降或耳聋,一般无耳痛。
最佳预防措施
◆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哺乳时应把婴儿抱起来,头高一点。喂完后把宝宝竖抱起来,使头倚在父母肩膀上,轻拍其背,促使胃内气体排出。喂奶时不要过多过快,吐奶时,要马上抱起来,让其侧头把奶吐出来,或把宝宝竖抱起来,防止奶流到咽鼓管里。
◆ 教会宝宝正确的擤鼻方法,要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不要捏住双侧鼻孔一起擤,以免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 不要用发卡、火柴梗等给宝宝掏耳朵,以免划破皮肤引起感染。也要防止宝宝将异物塞入外耳道。
◆ 积极治疗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
◆ 平时要注意休息、营养要合理,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宝宝经常感冒,感冒会导致咽鼓管阻塞,容易引起中耳炎的发生。
◆ 如果游泳或洗澡时耳内进了水,可用棉签吸出,并耳内滴药。
◆ 营造无烟环境。被动吸烟也是导致中耳炎发作的重要诱因。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最好不要在家中吸烟。
◆ 教育方法要得当,切忌打宝宝耳光。外伤可造成鼓膜破裂,细菌乘虚而入,造成中耳炎。
家庭护理要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