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父母是宝宝的最好家庭医生(17)
准确描述宝宝的病情
父母只要用一两个明显症状来描述宝宝的不舒服就可以了。一般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宝哪里不舒服?”这时,父母不要从宝宝生病第一天开始,像说故事一样对医生从头描述,而是要告诉医生带宝宝来看病的主要原因,是拉肚子,还是发热、呕吐,还是睡眠惊醒……最好能用简单的句子清楚地描述宝宝的病情。
再就是明确说明孩子出现症状的时间。父母在向医生讲述的时候,应告诉医生一个明确的发病时间,尽量不要用“很久了”“好一阵子了”“一段时间了”来形容,这让医生比较为难。因为父母说的“很久”可能是1个礼拜,也可能是1个月!所以,父母应对医生说一个确切的时间段,比如“2天”“上周五”等。发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要做细心的父母!
走出带宝宝看病的误区
每个宝宝都可能患病,患病后到医院看病,检查、确诊、开药,回家服药,逐渐康复。但在以上诸多环节中,如何做得科学、合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清楚的。这其中往往会产生许多误区,以致延误
治疗。
误区1 小病抗过去
宝宝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是一些常见病,有些父母认为不需要看医生,家中有什么药就随便服一些了事。殊不知这么一来,既有可能“扛”过去,也有可能就此“扛”出了大病,因为许多疾病的初期症状非常类似感冒。
有一些宝宝患感冒后,由于不及时治疗,最后发展成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造成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这就是“小病失治,大病酿成”。
误区2 病急乱投医
一些父母认为,不管宝宝患了什么病,只要到医院看过医生,剩下的就是医生的事了,病好病坏,全在医生。病好了,那是医生医术高超;病要是没好,换个医生继续治疗。
一般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过程,而病毒性感冒的发热有可能持续3~5天、甚至更长,现在发热1天,所以有可能继续发热。感冒发热时需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果一天跑几家医院,休息、护理都谈不上。在路上、在医院里还存在交叉感染、患上其他疾病的可能。
由此可见,患儿的康复既有赖于医术高超、责任心强的医生,同时也需要父母的积极配合。
误区3 照书自断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