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僧衣柔和的黄色,多用稻草染成。
把大捆大捆的稻草泡到染缸里,把生白布放到缸里,浸泡数日,然后,放到大锅里长时间地煮染,淡黄色的草染布便染成了。
淡黄色的布,自然、朴素、柔和。僧众穿着这种僧衣行走时,四周会飘溢稻草的清香。
北魏时期,高僧昙曜风尘仆仆地行走在路上时,与皇帝的马队不期而遇。一头高大的骏马驮着皇帝向他走来,在昙曜面前站住,那匹马亲近地张开嘴巴衔往了他的衣袖。
当时的说法,是马识善人,所以皇帝的马会一口衔住昙曜和尚的衣袖。
我想,那是因为那匹骏马从昙曜僧衣上嗅到了稻草的清香。
习禅,不必以华丽的衣服来装饰自己,应注重培养内心的庄严。
在柏林禅寺,我在塔院扫地时,见到一位远来的游方僧人礼拜祖师塔。
为免灰尘扑到他的周围,我收起扫帚,静静地看他对赵州祖师塔顶礼三拜。
在他身体的起伏间,我注意到,他身上的僧衣,衣肘处,有一块补丁。
看看这块补丁,想想自己以前因款式不流行而弃穿的衣服,真是感觉惭愧,也对什么是惜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现代人大多有一二十套衣服。虽然如此,他依然会“衣到穿时方恨少”,总觉得没有什么可穿的。
外出赴宴会友,人往往会望着满柜的衣物,不知道穿哪一件好,不知道什么颜色更适合自己,不知道怎么搭配才能更突出个性。
僧众则自由自在,他们穿来穿去,不过是衲衣长衫。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有比穿着什么样的服饰更值得关注的事。
二、低头看得破
夏日的一天,我低头看了一下,发现僧众们脚上的鞋子,颇有意趣。
夏季的僧鞋,是布质的凉鞋,称为“罗汉鞋”。此鞋,由一条一条的灰布拼接而成,鞋子上有六个大透气孔。穿着这样的鞋,一定很凉爽。
我问一位僧人:“在家人可以穿这样的鞋子吗?”
他看了我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他看出我的期望,坐在廊间的木凳上,脱下一只,让我试穿。
合脚,轻便,舒服。
鞋底软软的,行走起来更易体会到我们的脚时刻依托在大地上。平时穿鞋底硬挺的皮鞋,我们的脚像缺了心眼,整日浑浑噩噩。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有人讲僧人用的衣物,在家人不能动呢?”
“大殿里的法器不能随便动,僧人受戒后穿的衣服不能随便穿。像短衲、罗汉鞋、香袋,如果喜欢,可以请购穿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