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引起了中医界的普遍重视。中医与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上的西医学相比较,传统的中国医学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当时医学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态度:1.主张全盘西化:这部分人对我国传统文化一概加以鄙视,对中医同样也抱以蔑视的态度,认为医学没有中西医之分,只有新旧之别,只有玄学的医学与科学的医学的分别,把中医学当作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来反对。2.认为西医学不适合中国:这部分人受到顽固保守、故步自封的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并用中医理论批驳西医学是谬论妄说,这种保守主义的思想,同样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阻力。3.中西医汇通的思潮和学派:在中医学界一些受到改良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他们承认西医的先进之处,也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努力探索发展中国医学的道路,试图把中医学术与西医学术加以汇通。他们从理论到临床都提出了一些汇通中西医的见解,并不断为后人所继承,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派。
中西医汇通派的著明医学家有:唐宗海(1862-1918),四川彭县人,代表作有《血证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等,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以求尽美尽善之医学”。
朱沛文(约生于19世纪中叶),广东南海县人。于1892年编撰《华洋脏象约纂》;他主张中西医之间,虽有可通之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通其可通,存其互异。被后世称为中西医汇通派中的开明医学。
恽铁樵(1878-1935),江苏武进县人。自幼孤苦,父母早亡,由叔父收养。苦读经书,才思敏慧。主编《小说月报》历20年之久,并翻译有西方小说《豆蔻葩》等,当时颇受欢迎。中年以后因三子均亡于伤寒,乃奋力钻研医学,受业于名医汪莲石。白天为人治病,夜晚握笔著书,十几年间著有《群经见智录》、《伤寒论研究》、《伤寒论辑义按》、《保赤新书》等25种著作。并开办中医函授学校,编写函授讲义数种,有学生400余人。他主张“今日中西医皆立于同等地位”。他是中西医汇通派的著名代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