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空间,透露男女的秘密
据说,如果历史悠久的英国社交杂志《tatler》在一座城市创建了它的新版本,这就标志着这是一座有社交圈的城市。《shanghai tatler》2002年诞生,《beijing tatler》2003年诞生。此外,除了已拥有《tatler》很多年的香港,其他中国城市似乎沉寂一片。难道那些城市没有社交?
社交,在《辞海》中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可是在现代中国,我们似乎认为社交是一种更有阶级意识、更讲究仪式感的寒暄排场。沈宏非,常年出入社交圈内的文化名人,如此定义社交活动——“那是一种被刻意化的、有主题的、或多或少有些商业目的的聚众活动。”衣香鬓影、摩登音乐、华美空间、高脚杯的移动……从西方影视文学作品中移植过来的场景细节,如今一一铺陈出目前大家公认的社交画面。那是如今的中国真实存在的、无限虚幻的名利场。
如今,社交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互联网。
20世纪6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就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5、6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
六度分割的概念由此而来,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比如,我要找我的偶像张学友,我通过媒体的娱乐部记者,记者再找到其经纪人,通过经纪人就找到了张学友。实际上,我与张学友之间,只隔着两个人(不到六个人)的距离。
于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六度理论的商业价值。六度理论实际是社交理论,社交价值意味着人脉价值,人脉价值意味着商业价值,同时,人脉价值意味着恋爱机会。尤其是在中国,人脉有时候决定了成败。
如今,各种社会化网站涌现了出来,其最大的作用是扩充了我们的社交网络。
社会化网站最爱说的一句话也许就是“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假如我认识的某a的朋友某b是我非常反感的一个家伙,而且我的朋友里面还有个人某c对那个家伙某b更加痛恨。所以在现在的sns服务里面,我是不敢把某a和某c同时引入的,因为他们同时引入后,很可能的结果是某b和某c建立联系后,开始吵架。
其次,社会化关系已无秘密可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