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方向(3)
这些地方的生活,可以用“悠闲”两个字概括。朝九晚五,中午还能回家吃饭,一切都不慌不忙、有条不紊。这样的生活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毫无乐趣,甚至认为是在消磨时光。但在当地人看来,这就是普通的生活,他们一样在工作,一样在创造财富,一样有喜怒哀乐,一样有幸福颓丧。
这种熟人社会是在都市生活惯了的人所不曾想到的,更无法接受。都市男女们每天早出晚归,从公交到地铁,处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背影。在北京生活久了的人都知道,地铁也好,公交也罢,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人在背后踹一脚才能关上车门,就这样,还有无数人被挡在了车门之外。苏泉在北京的第一年就领教到了那种窒息的拥挤,那时他就会怀念家乡。家乡没有如此拥挤的交通,人与人之间很少有白眼和嘲笑,更不会因为在公交上抢个座位而大打出手。
苏泉的家乡是出了名的酒乡,那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喝酒。一个月就会举办一次宴席,全家老少、十里八店的亲朋好友都会来参加,一顿豪饮是少不了的。这样的生活似乎只有书上才有,那些厌烦了繁闹的作家总是喜欢描绘这样的场景来抒发情怀。苏泉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熟人味道浓郁的城镇里,到处都是一片朦胧的醉意。
根据专家的分析,生活在典型熟人社会的小城镇中很容易获得幸福感。这里的生活没有强烈的物质诱惑,人们的相对大都市男女来说要小得多。比如说,同样是涨二百元工资,对于在大都市生活的人来说不痛不痒,根本激发不起什么开心的情绪,但是对于小城镇的人来说,二百元足以让他们感到高兴。这很简单,二百元在类似北京、上海的都市差不多是一顿饭钱,而在小城镇却可能是半个月的生活费用。物质生活水准的不同,导致二者幸福感和满足感的底线差距。相对而言,拥有熟人文化的中小城镇人口更容易产生满足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