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兰州交易会成果丰硕,宋人用大量瓷器丝绸,换得了西域的珍宝,和阗美玉送到内工坊后,赵顼再也不用担心太常寺官员们,动那些珍藏旧器的主意了。
而兰州铁桥的北岸,一个因为贸易而生集镇开始形成雏形,很多胡商都留下子弟,买了地皮,修建房产、门铺。
河西走廊需要大量的运力,武威和张掖需要重建,商贾们的驮队也发挥了大作用。
很多商贾被高达百分之十五的免税额吸引,让自己的货品在抵达兰州之前就被消化,然后做起了驮队出租的生意,参与到三路都转运司的丝路重建大计划当中来。
在大宋进入全面丰收的时节,宁夏三路,也同样进入了第一次农产品收获期。
除了必要的防卫力量,苏油将军事力量都投入到了抢收当中。
种地的时候方便得很,收获的时候有些抓瞎了。
收割机这玩意儿需要有便携可靠马力大的能源支持,受科技发展所限,苏油现在也没办法。
华夏几千年来都没有发展出这么个机械,因为土地资源紧张,农机科技都朝精耕细作方向发展,大面积机械收割,呵呵呵,那只能叫做梦想。
这一期收获的作物很多——棉花、油菜、小麦。
李拴住还嫌苏油不够忙,八月十二,苏油在兰州收到奏报,肃州西南汉代土地庙遗址边上,在钻探到八十五米深的时候,发现石油!
看过三路主要农产区的收获预期,苏油觉得,自己的腰杆子一下子就硬了。
元丰五年的大丰收,让三路积累了不菲的财富,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让来年的发展有了真正的积累。
宁夏是个好地方,河西受战争拖累了数百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
在战争的魔鬼被驱逐之后,一下子就爆发出了无限生机。
这是各地学宫的先生对孩子们的教导,是《宁夏日报》的宣传口径,但是也是不争的事实。
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
夏国或者有敢于刺杀大宋宁夏都转运使的顽固分子,但是没有敢于刺杀益西威舍的顽固分子。
苏油是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人,无论汉人,还是蕃人。
即便是被苏油戏称为“反动派”的代表梁屹多埋,对苏油的人品都是钦佩景仰。
第一次收成下来之后,宁夏三路还有些紧张的政治局面,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
这个紧张其实是苏油造成的,因为作为实际的三路领导人,这娃就基本没有在兴庆府呆过,大半年时间里就在河西走廊打转,一刻都没有松快。
沈括、范纯仁、曾孝宽对苏油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认为他对西夏降臣过度信任了。
兴庆府主持大局的人,竟然是巢谷、梁屹多埋、嵬名济!
虽然上头还有个李舜举坐镇,但是那是中官,呵呵呵,同样不值得文臣信赖。
其实苏油很贼,只要他人在兴庆府,很可能朝中就会传出一些苏油在西夏王宫发生的无中生有的故事。
苏油很吝啬,连这种机会都不愿意给自己的政敌。
直到河西大熟,工业基础已经形成雏形之后,苏油才带着控鹤军回到兴州,至于囤安军,已经被欧阳发留在了沙州,作为保护敦煌的力量。
囤安军有土工作业传统,开沟挖渠也是行家,三千顷棉花是一注大财源,一季收成下来,那里已经不劳苏油操心了。
因此等到苏油回到兴州,和巢谷交换工作的时候,已经是九月。
巢谷是老宁夏了,在梁屹多埋和嵬名济的佐理之下,宁夏三路以安静为主,加上苏油鼓励生产,以工代赈,划分耕地,建立户册,宗教洗脑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搞下来,宁夏三路的老百姓,感觉日子发生了巨大变化,简直就是剥开云雾见青天。
原兴庆府的十万生丁,五万麻魁,刚刚回乡的时候,还忧心忡忡地以为自己要被清算。
结果苏油不但让他们尽数还家,而且分地、给种,扶持农耕。
九月收成之后,还真的免了税。
之前承诺的优惠措施,全部落实,大宋果然是仁慈的好宗主。
其实苏油是真没办法,第一年,大家只要能把自己养活就好了,他那里接手的夏国的官田都种不完。
官田要交租,两分五厘,苏油主要分给了京畿、陕西充实过来的厢军和移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