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讨(2/2)
    好在张恕也没这个胆量,虽然因父命难违,只好拿着奏章来到汴京,但是终究却“徘徊不敢投”。

    苏颂一出御史台,张恕赶紧去找他,询问该如何操作。

    见到老张的奏疏,老族兄也吓得不轻,赶紧将文章收了,打发张恕回去。

    苏油点头:“子由的见识不错,张公一时急欲救子瞻,才乱了手脚,这奏章真要送到陛前,怕不又是一番波折。”

    想了一下有问道:“那以子由之见,却该如何上书呢?”

    苏辙拱手:“长兄有什么罪过?不过就是文名太高,独与朝廷争胜耳。”

    “张公今再扞之,是更益其怒。”

    “不如但言本朝未尝以文字入罪而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此风自陛下起。”

    “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者,必引陛下为例。”

    “陛下畏议好名,必能赦免长兄。”

    苏油笑了:“你这样的确能救,但是从此就在陛下心里埋下了一根钉子。”

    “所以你这处理的方法,说到底屁股还是歪的。这是术,不是道。”

    “清明之君,不可以利动,唯可以理屈。”

    “大苏无罪,但是有过。有过,就得认,无罪,就得分析明白。”

    “今上至少还是听得进去道理的君主,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讲明白道理,分析完对错,然后承认应当承认的部分,剖白不应承担的部分,主动请求责罚,才是正途。”

    “至于中间的那些小人,只要与陛下的交流渠道断绝不了,他们其实就无计可施。反而会企图蒙蔽圣聪,招致灾殃。”

    “子由的做法,是不信任人君能秉公处事,乃以术相欺,以计相迫。”

    “这样做,虽然救得了子瞻一时,终究救不了子瞻一世。”

    苏辙拱手:“小幺叔,那要是陛下还是坚持要治长兄的罪呢?”

    苏油淡淡地说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疏注》说得很清楚了。”

    苏辙点头:“辙受教了。”

    解释这句的大佬很多,苏油偏偏将《论语注疏》提出来,是因为里边解释是这样的:

    此章仲尼患中国不能行己之道也。

    我之善道中国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筏浮渡于海而居九夷,庶几能行己道也。

    苏油哈哈一笑,歪着脑袋问道:“从我者,其由与?”

    这是上一句的下句,“由”在此本来指的是子路,子路又叫仲由。

    现在被苏油拿来取笑苏辙。

    苏辙拱手:“未尝不喜。”

    苏油摇头道:“可别忘了,就连夫子都感慨‘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两人的对答还是继续引用刚才的《论语》的后续,全文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是子路你的勇气比我还大,但是别忘了,我们没有地方获得造筏子的材料啊。

    苏油认真地说道:“夫子真的是找不到去到‘彼岸’的材料吗?我想不是的。只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牵绊太多,眷顾太深,实在是不忍心‘放下’才对。”

    “这当是治儒者和释老的区别,子瞻子由,你们是聪明之人,此节自然无需我多加提醒。”

    苏轼和苏辙一起躬身:“谨受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