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
    第九百二十五章唱名

    接着解封,第四名,李夔,后边还有陈瓘,时彦……邵伯温拿了第七,直到第十名解封,才出现了黎文盛的名字。

    赵顼点头:“交趾郡相当不弱啊,南海万里之外,十名里竟然能有两人!实在是出乎意料。”

    章惇说道:“出乎意料的就是这个杨莳,至于黎文盛,一直就是王室侍讲,交趾未平之前,位列副相,这个名次,算是合情合理。”

    赵顼看了下前十名,皱眉道:“国子监是国家育才之地,《三经新义》也是首先发给了他们,怎么这次……这让大家怎么看我朝官学?”

    章惇想了想:“要不,将这个杨莳与李夔互换一下?”

    “他们一个第三,一个第四,相去不远。李夔却是御史黄履之侄,天生聪颖。”

    “当年黄履得中进士之后回乡,见他聪明勤奋,亲自带在身边调教,学问一日千里,以第一名入读国子监太学上舍。”

    “而这个杨莳,无人知其名,交趾郡这科有黎文盛得中,已经足可光耀,须知澹耳从立国到现在,可是一个进士都没有出过呢。两人对调,国子监出个一甲,也算是保有了一些颜面。”

    赵顼有些不舍:“人才难得,尤其是交趾郡出的人才,更加难得……”

    孙洙趁机拱手:“交趾新附,为了安抚远人,既然得中,那就该取。”

    “与其用杨莳与李夔换,不如用唐瞻与李夔换。”

    “唐瞻之学,受其父唐淹,师长龙昌期影响甚深,与王公《三经新义》,多有抵牾之处。”

    “而此子虽用《新义》而取高位,但是内心里边,怕是也不以《新义》为然。”

    “这就是矫伪枉饰,取在第二名,是臣失职了。”

    赵顼摇头:“孙公过责了,唐瞻怕是受蜀学的影响更深,蜀学讲求‘求同存异’,还讲求‘追求真理’,他们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就算是自己师长的传授,要是觉得有问题,都能提出异议,更何况外宗?”

    “此次试题,本就刻意避开了《新义》里边颇招非议的那些疑点,因此唐瞻的文章,也不能算是矫伪枉饰。”

    “国子监三千多人,这成绩,朕很不满意。”

    “接下来国子监要大力整顿,那里应该入皇家理工学院一样,成为国家培才育士之地,而不是给官员和权贵的子弟们拉关系求干谒的污秽场所!”

    说完又叹了口气:“罢了,还是给官学留着点颜面,便如孙卿所议,擢李夔第二名,唐瞻降第四,放榜吧。”

    元丰二年黄榜张贴出来,开封府顿时轰动。

    苏文熟,吃羊肉。实锤了!!!

    晁补之,唐瞻,杨莳,邵伯温,黎文盛!

    前十名里边,一半都跟苏家有关系!!

    尤其晁补之,大三元,天下至高荣耀!

    最开心的莫过于报信的急脚,都不用到处乱跑,这几个如今全都在可贞堂刻版,一找得一窝!

    ……

    文德殿前,新科进士们站得规规矩矩,等候唱名。

    “元丰二年举进士第一人——晁补之,进!”

    三唱之后,晁补之出列。

    “元丰二年举进士第二人——李夔,进!”

    三唱之后,李夔出列。

    “元丰二年举进士第三人——杨莳,进!”

    三唱之后,杨莳出列。

    礼官引三魁入殿,面见赵顼。

    接下来的手续便是官家扣问三魁三代,乡贯,年甲,以表示关怀重视的那道流程。

    晁补之的名字经常出现在苏油的章奏里边,赵顼好奇的是他的学霸天赋,昨晚刻意去翻了以前的档案:“我知道爱卿的大名,两浙路转运司奏报,听说很多是你起草的。”

    “熙宁七年九月,两浙路开田二十万顷的疏奏,就是你的手笔吧?写的很好。”

    晁补之愕然:“陛下,熙宁七年九月十三日,两浙路奏报开田数目为十三万四千零七十四顷。首次突破二十万顷的疏奏,倒也是微臣起草,不过那是熙宁八年六月二十二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