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蟹粉
然后就是编筐,精选优质毛竹,破篾,取篾,沿上下砻磨口,绕织成花箍。
截取长约十厘米、厚约一厘米竹皮,放入热锅中,与砂子混合热炒,直到竹皮被烤红,得到坚硬的红竹皮。
最后的一步,把黄土、松毛按比例混入石臼中,用槌子捣得稀烂、粘实后,倒入上下两个花竹箍中,用木棰、铁锤夯实,抹平。再分别由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按纹路把红竹皮嵌入其中形成磨齿,就做成了砻磨。
砻磨打好后,倒入干谷,进行试磨和调整。如果土砻能脱谷壳、出米率高,就说明土砻可以正常使用。
苏油给村里做的是一个大磨,直径几乎有两米。
木质配件是上海务早就按照统一标准机械加工好的,结构只需要组装而已。
剩下的就是刘万春组织族里的木匠泥瓦匠进行操作了。
三日之后,大磨打好,苏油让刘万春将去年的陈米拿出来磨米。
效率相当高,一口大磨,一百斤米脱壳,也就是个把时辰的事情。
刘万春对小苏太保的能为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说什么都是假的,立竿见影见效益那才是真的!
苏油见到刘万春的样子不禁乐了,这才哪儿到哪儿,等以后村里有钱了,建一个水力磨坊,将这些东西都搬到磨坊去,那才叫省工。
而四通商号营造司,则在安和圩港上,试验搭建两架桥梁。
汴水虹桥的结构,已经被命名为叠梁拱桥结构。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结构变得更加的复杂,桥梁也变得更加的稳定,承载更大。
水平结构分成了三节苗系统,五节苗系统和桥面苗系统的叠加。
端竖排架系统,则分出了将军柱,仿木,马腿,马腿斜撑,博风横木,大牛头,小牛头等承重支撑体系。
这些结构如今连苏油都成了外行,四通商号营造司,才是真正的专家。
说起来很简单,这些东西就是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木头圆柱,但是在聪明的中国人手里,这些几米长的构件,能够拼搭成长度可达二三十米的坚固桥梁。
这还只是用的木头,如果将其中一部分换成钢筋混凝土的话,还要更加的恐怖。
四通营造司的勾管对苏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无他,要那样还不如直接用现在的工艺造石拱桥了,不过那又是另外一种结构。
所以苏油也帮不上什么忙,正好村子里为了工程队的到来杀了两口猪,干脆,弄吃的。
“秋风响,蟹脚痒。”太湖蟹也是后世不可多得的美味。
而在今天,水边居民生活贫苦,螃蟹,是他们聊以充饥必不可少的玩意儿,这东西在今天的太湖里可太多太多了。
太湖蟹与大闸蟹有些不同,是青壳白肚金爪黄毛。
后世三四两一个的极品,如今简直不要太多。
苏油让村里的娃子们抓来,用稻草缠好放到竹篓里边用港的渠水冲着,今天正好一起处理了。
今年夏季有些旱,螃蟹倒是提前肥了,苏油早都馋得不要不要的。
今天他要组织村里小孩子们制作的,是猪油蟹粉膏。
指挥厨子先把米饭蒸上,一会儿蟹粉膏做好了没米饭傻等那滋味才叫难受!
打发娃子们去洗手,将扎着稻草的太湖蟹蟹一个个肚子朝上,上锅先煮一分钟捞出,再改为隔水蒸。
这还是后世一个上海同学传授的诀窍,全程水煮蟹,肉太湿,鲜味在水里,全程蒸,壳里蟹肉又太干。
蒸煮的时候,还要加入紫苏和姜去腥。
蒸好的蟹闷二到三分钟,
出锅,让村里几个十来岁的妞妞们把家里的剪子拿来煮烫,然后大家一起把蟹脚全部剪下来,开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