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图录》(2/2)
    “当年始皇帝一统,销天下之兵,铸为金人;项羽入长安,焚灭阿房;其后董卓入京;晋室东迁;至如安史之乱;残唐五代……一次次的文化浩劫,让泱泱华夏的诸多瑰宝,损失惨重。”

    “现在我们有这条件,为什么不将各家拥有的先秦汉唐重器,统一成册,详加鉴定注解,将这些瑰宝的图形文字保留下来?留给我们的后世子孙?”

    “士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并在其中者,非追古考经,尚余其谁?”

    刘奉世肃然起身,对苏油施了个士人之礼:“先父之志,不外如斯,恨力不逮耳。”

    “丰镐故地,荒基破家,耕夫牧童,往往有得而不知其宝,常抛弃荒野,甚或损毁。”

    “家父痛心疾首,倾家购置,周考三代,已有著述。”

    “如果能与图形一起传世,这当然是丰功伟业。奉世不才,敢蹈从明润之辙!”

    苏油开心地站了起来,回了一礼:“我在这方面与刘兄相比,就是班门弄斧。不过资金和技术方面,贤兄无需担心。”

    “但是这事情一两个人也做不起来,得弄一个班子,就像陕西弓箭社,跤扑社那般,弄一个汴京金石研究社出来。”

    刘奉世哈哈大笑:“那你家大苏,县君,文忠公之子欧阳伯和,驸马王诜,其余如蔡君谟,吕大临,李公麟辈,当一网而致之!”

    听闻这些名字,苏油不由得喃喃自语:“高知的朋友圈,就是特么不一样啊……”

    刘奉世没想到苏油此次前来,是商议如此大事,到这时候整容改向,延入内室,两人一起讨论起这件事的可操作性来。

    崇古尚实,推求三代,说得好听,其实就是考古学的前身。

    听闻王安石已经在筹备三经新义局,苏油此举,就是在文事上和其相对抗。

    但是不是如王安石那样以一家之言压制众议,而是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来研究。

    不过把游戏规则先定了下来,就是崇实,用事实考据金石铭文为佐证,铁板钉钉。

    如此便将风气固化了下来,大家在这条大原则下,各展其能。

    两人将此书定名为《熙宁金石图录》,以时间线为序,从商,周,春秋,战国直到五代。

    物品包括了商周礼器,春秋战国青铜器,直到后世镜,刀,敦,印诸属。

    每件物品,会记录图形,文字,考证经过,出处,藏家传递流序,图文并茂,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

    在专业性方面,又会纵向进行比较,从器型,图案,文字的流传和变化,给出一个全方位的画卷。

    这其实也会撬动王安石《字说》的根基,其中对于中华文字的转化规律,将是严谨而理性的权威定论。

    金石学,如今还是起步阶段,刘敞和欧阳修是首创。

    但是他们只是出于对历史的个人爱好,出于保护中华文明的知识分子天性,而对金石进行研究,立意还达不到苏油这个层次。

    这个理念,也与苏油的学术一脉相承重视实证,最大包容。

    而且这个事业,对如今大宋的高级知识分子们来说,是绝对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

    想想看,要是家中收藏有一个鼎,鼎上的铭文记叙与《春秋》上一段历史事件有关,士大夫们会嗨成什么样?

    不过刘奉世还是有些忐忑:“明润,你给为兄交个底,到底能拿出多少钱来办这事儿?”

    苏油笑道:“钱不是问题,想必刘兄应当知晓,大理弄栋府的铜矿,是我大宋西南重要的财源是吧?”

    “这事情,是小弟全程参与主持的,大理高杨两家,出于平衡的目的,也为了打开运输通道,就给了小弟一点股份。”

    这个真的有点丧良心,垄断了人家的出路,是用别人的骨头熬别人的油,苏油自己都不由得脸红:“总之就是用大理之铜,换我华夏文物。也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后人。所以资金上,贤兄大可以放心。”

    刘奉世笑了:“有大财东支援,那我可就敞开了收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