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度的身份从大西南战区司令转变为西南藩务经略,不仅在于管辖范围的缩小,还有权力受到制约,他被重新派遣到西南,目的就是借机解决西南的土司,但现在的土司都已经今非昔比了,在大西南战区的时代,西南的土司要么是敌人要么是墙头草,李君度有完全自由的权力为其定性,完全可以凭一己判断决定他们的额命运,可现在不同了,经历了西南平叛之后,存活下来的土司都已经接受了帝国爵位的封赏,成为了帝国勋贵,李君度无论要对他们做什么,都要得到中枢的支持。
午后,黄宗羲来到了李君度的小书房,看到他正捏着自己的额头叹气,只见书桌上摆着一张公文,黄宗羲就猜到了大概,问道:“天子依旧不许殿下的计划吗?”
李君度叹息一声:“已经打回来三次了,这一次连批示都没有,只是原样驳回了。”
“那殿下想要怎么办?”黄宗羲问。
李君度道:“只能再与参谋们再议一次,更换一下名单,少动些刀兵了。”
黄宗羲倒是丝毫没有给面子,直言:“若如此,怕是还要第四次驳回了。”
李君度又是长叹一声,心中沉闷,因为前几次他也是这么干的,那张要收拾的名单是越来越小,可依旧没有任何同意的意思,他无奈的摇摇头,说道:“连黄师父都这么说,看来年前是确定不下来了,不如松快了心情,先过个年再说,大不了过年给父皇去封问安的信,请他老人家直接给定个章程,本王身为人子,依命而行,也就是了。”
“老夫以为,这不是章程不章程的问题,天子屡屡驳回殿下的计划,可见从立意上您就错了,哦,也就是您常说的原则性问题。”黄宗羲淡淡说道。
李君度眼睛闪过一道光,他看向黄宗羲,见他胸有成竹的模样,似乎有自己的见解,于是连忙讨教:“黄师父可有何高见?”
黄宗羲问:“帝国新政,若改天换地一般,殿下可知最得人心者是何等新政?”
李君度微微摇头,黄宗羲道:“最得人心的便是帝国的法治,帝国法律颇多,而且极为严格,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一不从。且帝国无论何等政策,上出自天子、内阁,下到乡村小吏,都必须合乎法律才可实施,不合法则不具效力,老夫问一句,殿下那些计划,可合乎法律,可有法可依?”
李君度听了这话,语塞不言,黄宗羲直言:“老夫这几日观殿下施政,藩务之事,判断只问是否符合帝国利益,不问是否合法。您的计划里,也只有权术,而无法治,老夫以为,这便是天子不允的原因。”
“那黄师父以为,怎么样才能合法呢?”李君度来了兴致,问道。
黄宗羲道:“老夫以为,其中关节不在于殿下的计划如何才能合法,而在于如何让那些土司违法,如果他们违法,那么您的所作所为都能有法可依。”
李君度在心里把黄宗羲的话重复了几遍,越发觉得有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好操作。他很清楚,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认识到帝国强盛的土司现在都很乖,一个个龟缩不出,生怕惹出什么事端来,想找他们的茬很难,而细枝末节的东西根本不解决问题,更何况,帝国给西南土司三年的适应期限,自己总不能三年无所作为吧。
“想让他们违法,就要立他们不守之法,守则失权,违则送命,这样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有交代。”黄宗羲提醒道。
“那何为不守之法?”李君度问。
黄宗羲道:“据老夫所知,按照帝国贵族法律,三等伯爵以上的勋贵都必须长居京城,既有如此先河,为何不再下顺规定呢,例如伯爵以下勋贵必居省城、府城,或元老院指定的城市,只要有如此规定,那些居于山中的土司就必须下山聚居于城,主离仆,上离下,殿下便可在藩务中上下其手,而若那些土司不肯,便是违法违制,殿下不就出师有名了吗,而天子、内阁和国会又岂会包庇违法土司呢?”
“妙计!”李君度连连称赞,起身拜了三拜,说道:“学生不知师父大才,多有得罪,请师父责罚。”
这道歉倒也不作假,李君度对皇帝给自己安排师父内心实际是抗拒的,特别安排的师父还是士大夫出身,那日见过,听他论新政旧政,多有不合意之处,而且流于表面,并无实际用途,他也只是以为黄宗羲不过是个夸夸其谈之辈,也就没有多少重视,只是碍于是皇帝所命,首相亲请的师父,也只是让人着意看重,好好伺候好也就是了,今天一看,竟不知道黄宗羲也是精通实务的。
黄宗羲笑了笑:“无妨,无妨。老夫只是想提醒,时移世易,殿下今日仍然掌军,但身边所缺的并非是精兵强将,而是精通法务的学者、官员,更需要中枢和地方的立法机构的配合,才好施政有为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