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道:“枢密院来的消息,青岗峡发生党项战俘叛乱,杀伤军兵。占清远军的指挥使宁肃带兵平乱,结果中了埋伏,丢了性命。此事必会引起朝野争论,先找你们来,自己商量一下。”
郭申锡吃了一惊:“自占韦州,大军分路南下,扫荡四周的党项城寨。算起来青岗峡应该是刚刚被本朝占住,便就出了此种大事。事情因何而起,应该严厉追究!”
吕景初道:“自去年九月发兵,这是第一场大乱,也是第一场大败,必要从严追查!”
杜中宵摆了摆手:“事情已经发生,当然要严查的。我叫你们来,不是为了告诉你们这个消息,而是统一一下后边进谏的原则。”
郭申锡有些醒惕:“中丞欲要如何?”
杜中宵道:“我觉得要定几个原则才好。对于此次乱子,要就事论事,不要拉扯其他事务。上章针对此事,万不可拉扯到狄太尉一军作战如何,应该如何,甚至前方战略。”
赵抃道:“若不是指挥不当,将领失误,党项战俘为何会反叛呢?打了这么多仗,为什么就狄太尉所部出现了这种事情?针对此事上章,不可能不涉及狄太尉。”
杜中宵道:“不错。我的意思是,凡是针对此事上的奏章,必须就事论事,不可东拉西扯。由于狄太尉一军进展缓慢,朝臣多有不满,包括御史台也是。不要乘着这个机会,从战俘叛乱,随便扩大到前方战略上。将领前线指挥,最忌后方胡乱猜测,乱做评论。没有定力的,手足无措也是稀松平常。指挥作战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最怕没有定力,不能清晰分析面临的局势,被其他人影响。”
郭申锡道:“中丞,狄太尉数年枢密使,对这些应该分得清楚。我等只是尽御史之职,凡觉得事有可疑,或是做得不对,上章就是了。”
杜中宵沉默一会,站起身来,沉声道:“你们一定要我把话说明白了吗?说到作战,朝中有多少官员明白?你们又有多少人明白?而论及前线的乱子,有多少人能忍住,仅针对乱子本身上奏章?什么是御史的本职?风闻奏事,也要有风闻,不可自己胡乱编造。针对此次乱子,你们挖多深我不管,说军有哪些缺陷引起的我也不去管,但不要涉及人事,更不要涉及前线军略!”
见杜中宵面色严肃,几个官员一时愣住。平日里杜中宵一向和善,倒不知道还有这一面。
见都不说话,杜中宵道:“作战时,前线将帅不知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每一项决定,都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果让帅被后方质疑,在前线就容易举棋不定,产生预计不到的事情。此次乱子,说到底是中下层将领的问题,并不是全局性的毛病。督促军队,改掉这些最好,但不要牵扯别的。”
吕景初道:“中丞是担心,我们以此次事端,弹阂狄太尉?”
杜中宵道:“是有此担心。不过,更重要的是怕你们以此事件,弹阂前线部署。近三十万大军,已经慢慢展开,其复杂不是后方能够想象的。现在军中用枪炮,弹药的储存、分配、运输都是大事,可不是从前可比。对于前线将士来说,他们第一次遇到,慌乱是必然的。如果朝臣再交相攻击,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什么能论,什么不能论,后方的官员应该心中有数!”
不要说是御史官员,就是枢密院的官员,对于现在的战争也认识不深。甚至前线很多将领,也不知道现在的战争是怎么打。发生了事情,后方官员仅针对事情评论,切不可牵扯过多。
杜中宵把手下官员打来,把话说清楚,其实还是对前线的狄青不放心。有党项战俘反叛是意外,平叛的将领中俘战死,就不寻常了。说明现在狄青军中,实际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将领松懈,再一个是将领不合格。如果不出意外,还有违抗现在军制,劫掠民财等诸多毛病。怎么处理,就看狄青怎么做了。
后方官员如果牵扯过多,反而可能让狄青束手束脚,出现更多乱子。既然用了狄青,朝廷就应该相信他,不要过多猜测。觉得狄青不可用,就尽快换人,打仗最怕犹豫。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