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205章 人才难题(2/2)
    郭谘试了无数次,自觉处处讲得通,就是发炮的时候,车身动得厉害,无论如何也改不好。杜中宵看了,想了很多办法,才给他讲清楚了后座力的原理。用车拉炮不是不行,要改成牵引炮,这个年代哪里有无后座力炮的技术?杜中宵都想不出来。

    别说是自行火炮,杜中宵还想过造坦克呢。不是造不出来,无非是又笨又重,越野性能不好,最关键的是,这个年代没有什么用处。成规模的坦克部队,大宋的财力也支撑不起。而一辆两车,战场上又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战场保障维修过于复杂,不是这个时代能够支撑起来的。

    杜中宵对军队的看法,是一个体系。从下到上的编制组成,指挥和通讯,训练和保障,甚至是征兵动员,除役转业,都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郭谘是典型的文人对军事的认识,别的文人是认为有巧妙无比的兵法,严明整齐的军纪,学会了就可天下无敌。郭谘是武器制胜论,只要有了什么厉害兵器,就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到了铁监后,他结合学到的知识,颇设计了几种战略兵器,认真地向朝廷上书,只要军队使用了这些武器,北复幽燕易如反掌。枢密院还来书问过杜中宵的意见,杜中宵只能把这些武器夸赞了一番,再加上打仗不是靠一两件武器能决定胜负的回复。

    当然正面的不是没有,郭谘改良了军中使用的大车,把底盘与炮车统一起来,而且轻便耐用。不过他那机械化的天才想法,杜中宵只能拒绝。就是郭谘能让铁监产出那么多小型的蒸汽机来,杜中宵在军中哪里找那么战场维修保障的技术人员。上了前线出了故障,就不用打仗了。

    经过郭谘整顿,现在铁监的产品更加系列化,通用化,走在工业化的正确道路上。这是他天生的本事,对于机械产品,对于工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

    聊了一会最近一年的变化,陈宗古道:“现在铁监每年赚钱无数,治下人户过三十万,而且多是集中在衙门和工厂两地。再做下州看待,着实是不合适了。我已多次向朝廷上书,改铁监为州,朝廷也有此意。只是铁监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工厂,来的官员如果不懂,反而坏事。现在的难处,就是哪里找这许多懂这种东西的官员。似郭知监,进士出身,又精通此道的,实在难得。”

    杜中宵道:“此无他法,只能学。运使,不如这样,我们一起联名上书朝廷,在铁监的技术官里面招人考试,给予出身,你看如何?”

    陈宗古道:“这是个办法。不过,即使他们得了出身,出仕回避,还是不能到铁监任职。”

    宋朝官员有两项基本的管理制度,一是任期制,到期离任,除非朝廷特批,不得连任。再一个就是回避制度。回避制度范围很广,在地方为官,自己和亲属不得在治下有产业。这一条,断的是官员以权谋私,利用职权谋私利的路。杜中宵从转运判官改任提举常平,首先就是让家里把工商产业卖掉,就是因为要回避自己职权。还有做地方官,要离乡几百里,虽然有变动,基本是要求越来越远。能够回到老家做官是特殊的荣耀。丁谓以参政为平江军节度使,建节故里,当时以为盛事。节度使是虚职,尤且如此。到家乡或邻近地方任知州的,多是朝廷开恩,为了奉养父母。还有一条,就是亲戚不得在有利害关系的相关衙门任职,包括父母、自己和妻子以及儿女的亲戚,以免瓜田李下之嫌。最后一条受处分的官员不少。

    杜中宵想了想,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新进士到铁监来做监当官,学得熟悉,可以任主官。”

    吴育道:“进士出身,不是贬谪,谁愿为监当?还是要别想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