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杜中宵的脸色,苏颂道:“永城之繁华,现在尤胜于毫州城。待晓在这里两年,委实是做了实事,不只是朝廷得利,地方也安乐。”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说话,两人一起出了城门。
到了望江楼,董主簿早已带了本县父老迎在门口,簇拥着杜中宵和苏颂进了酒楼。
到了二楼阁子,众人分宾主落座。董主簿向来的众人介绍了苏颂,又把在座的人介绍了一番。
今日来的,除了几个附近乡间的大户,都是城中各种行业的大商户。这些人是杜中宵任知县之后得利最多的,也是最需要新知县照顾的,对这种事情最积极。
酒菜上来,众人向杜中宵和苏颂敬酒,说些恭维的话。酒过数巡,杜中宵便就觉得有些无聊。他听得出来,众人话里的虚伪。除了对自己几句泛泛而谈的夸颂,所有的人,都在跟苏颂套近乎。杜中宵即将离任,不管以前怎样,都影响不了永城的未来,跟这些人关系不大了。苏颂才是最重要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些人的生意,跟他搞好关系,才是最现实的。
透过窗子看出去,汴河边的大柳树一片翠绿,不时几株桃花夹在其中,落花缤纷。这是一年最好的季节,杜中宵的思绪,已经回到了家乡,想象着故乡那个小村子的景色。
看着众人对苏颂谄媚的脸,杜中宵突然想笑。永城两年,自己做了很多事,便好像又漏了什么。
几杯酒下肚,贺员外有些醉熏熏的,举杯对苏颂道:“知县,小的是本县质库的行头。若是官人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不管是钱是物,定然尽力!”
苏颂举杯一饮而尽,看着贺员外,并没有说话。从刚才大家讲的,他当然知道意思。永城有公社支撑开支,并不需要向这些商户科配,每一个人才说这种好话。
看着贺员外摇摇晃晃地坐下,其余几个员外纷纷向苏颂敬酒,杜中宵暗暗摇了摇头。自己任知县的时候,很少跟这些人往来,还真没有看过他们这一面。
转头看窗外,码头那里船只聚集,数不清的人力从船上卸货,便如搬家的蚂蚁一般。这一带的人也很多,熙熙攘攘,比县城里面还要繁华。然而,这里的人却没有城里人的那种悠闲神色,要么是焦急的生意人,要么是辛苦劳作的人力。心中突然有一种明悟,自己永城两年多,自以为做了许多事,给地方带来许多好处。实际上呢?好处确实是有,但大多被这酒席上的人分了,下面最底层的人,却未必得到了多少好处。他们依然辛苦劳作,依然食不裹腹,依然是身无余财。这里跟营田务不同,营田务的人是真的从一无所有的贫民,变成了小康之家,营田务之外又有多少人家如此呢?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