吩咐陶十七,每过一段时间找开盖上的小孔,等里面的生铁融化禀报。
夜里凉风习习,万籁俱寂,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那边陶十七大叫:“官人,里面成铁水了!”
杜中宵看过,吩咐把准备好的石灰和纯碱倒进去。这个时候北方大多用煤炼铁,里面的杂质实在过多,还是要加这些东西去除杂质。待得搅拌均匀,吩咐停下,待残渣沉到坩埚底部,杜中宵才吩咐把准备好的熟铁放进去。吩咐看着的匠人,待得熟铁也化了,便就开始搅拌。
柴信在一边看着分外惊奇,见杜中宵做这些事从容不迫,好似做惯了一般,不时“咦”一声。
杜中宵当然没有做过,只是按照前世学的原理,一步一步做下来就是。至于最后出来的钢是个什么样子,说实话他的心中也没有底。只是此地自己官最大,不用理会别人的想法,只管做就是。
那边熟铁化了,工人不停地用铁棒搅拌。
此时月上中天,洒下如水的月华,周边的景色有些朦胧。杜中宵看着这夜色,感受着那边炉火的炙烤,一时精神有些恍忽,浑有些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多少年没有经历过了,一时竟有些怀念,有些神往。天天坐在衙门里,处理各种公文,杜中宵也有气闷。他又没有这个时代的文人游山玩水的习惯,还没有学会熟练的写诗作词,这种场合反而放松身心。
那边陶十七大叫:“官人,里面的铁水已经搅拌均匀,这半天也不见有什么变化!”
杜中宵到炉边,透过盖上的小孔看了看。其实也看不出什么,只是见里面已经均均,微微有些沸腾的迹象,道:“停了吧,把这小孔封了,凉上半个时辰,再把坩埚取出来,倒出铁水浇到模子里。”
此时炉里的是缺氧的环境,需静待铁水稳定下来,才好取出。
陶十七急得来来回回不停围着炉子走来走去,柴信好奇,到炉子边伸长脖子看,对陶十七道:“十七,你说这样真能出来好钢,打造成宝刀?”
陶十七不耐烦地道:“官人如此说,定然是可以的。官人进士出身,读了多少书?定然是从哪本秘籍里学来这法子,怎么会错!柴节级,你是官人身边人,怎么会问这种话?”
柴信摇了摇头,转身走到一边,看着炉子,明显是不怎么信的样子。今天码头边那两把宝刀比着砍铜钱,给他很大的震撼,以为是世间少的宝物,怎么能这么简单就做出来?
听了陶十七的话,杜中宵有些想笑。自己进士出身,读了不少书是不错,可为考进士读的那些书中哪里会有这种知识?朝廷选拔进士,是治国理政的,又不是做工匠。
想到这里,杜中宵微微地叹了口气。其实这些知识也要办学校招学生教才好,只是现在自己人微言轻,做这些事情超出能力了。现在永城县里连正式的学校都没有,正经的经典都没人教,没人学,怎么可能办起这种学校呢?只有等两年经济宽裕了,自己才好开这个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